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本章为《论语》:子张篇
【原文】
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①,即之也温②,听其言也厉。”
【注释】
①俨然:庄严的样子。
②即:接近。
【翻译】
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解读】
君子有三变
内在修养会通过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风度或气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相貌并不出众,穿着打扮也毫无特色,但是和他交往之后,就会感受他身上有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气质,让人愿意与他多交流;而一些相貌出众、打扮入时的人,初看给人感觉很好,可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这个人只是外表做得漂亮罢了,内在毫无可观之处。内在修养没有做好,外在表现就好不到哪里去,即便可以装得一时,也装不了一世,迟早会露出马脚。有形象没气质,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虚、干瘪。要想具有君子风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言行举止、坐卧行走都有要求。内在修养自然不必说,这是必须做好的功课。个人修养做好后,如子夏所言,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望之俨然”,就是举止要庄重,这是就仪容而说的。在与他人的初步交往中,我们最先获取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就是外在的仪容仪表。这些是早在双方深入交谈之前,就作为第一印象被对方感知到了。虽然我们说识人不能只看外表,内心更重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长相不出色,衣着不华丽,也不要灰心,那就在举止庄重上下工夫。举止庄重,不轻浮,这是对外在表现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举止庄重的人容易给人形成一种稳重可靠的印象,这样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容易让人产生“凡事交给他准没错”的看法。而对一个举止轻浮的人,人们更容易作出此人难当大任的评价。儒家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都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举止轻浮,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因而,要求自己“俨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同时反过来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即之也温”是从进一步交往上说的。当与他人的交往进一步深入的时候,还保持着庄重严肃就有点儿不合适了。双方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如果再以庄重严肃之貌示人,总让人感觉有点儿难以亲近,甚至还会让人产生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时要怎么办,就是子夏所说的“即之也温”,是说待人要温和。亲切温和的态度,不仅展示出对他人的友好态度,也有利于双方友好坦率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一点,对有权有势的领导者尤为重要。位高权重,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威严,如果再保持严厉,那就会让人望而却步,让下属战战兢兢。而和颜悦色,则会解除他人紧张,也显得平易近人。温和的态度会让人亲近,乐于诉说。因此,以这种态度待人,在获得他人亲近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实情。
“听其言也厉”是从言谈上说的,是指说话准确严谨,而不是声色俱厉。上面说待人要温和,但是温和是态度,不是内容。君子不能一味逢迎,一味善意,说话做事要坚守原则。这样一来,就有了“其言也厉”的第三变。这句意思是,君子讲究言必行,行必果。因此说话更加谨慎,不该说的绝不说,办不到的也不说;一旦说出来,就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严密,无懈可击。君子不说模棱两可的话,原则是他言行的唯一参照。并且,所谈之事都是正事,不搞阴谋诡计,更不去说三道四,狎昵苟且。君子一言一行,均是正大光明。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的表现,只要内心修养做好了,外在就不会出差错,所以说来说去,重点还是在内在修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