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不可悠悠荡荡,当克期取证!
当如是知:如来教学3、如去育人2、不来不去1
一、当如是知:
如来(慈悲)教学3(事事圆融法界:佛心);
如去(智慧)育人2(理事圆融法界:菩萨心);
不来不去(涅槃)自强1(理法界:阿罗汉心)。
【聚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一步步后退,退入“元认知”的范畴,获得“形而上本体”的接通与体验】
二、当如是行:
不来不去(涅槃自性)自强1(理法界:阿罗汉行);
如去(般若智慧)育人2(理事圆融法界:菩萨行);
如来(悲智双运)教学3 (事事圆融法界:佛行)。
【扩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一步步前行,行到“大同世界”的范畴,获得“知(形而上)行(形而下)合一”的实践与证得】
立足人道的实相大地,撑起佛道的涅槃天空
1. 立足人道的实相大地:儒家的人道愿景是“大同世界”,佛家的真心实相是“极乐世界”,两者完全可以融合与会通。21世纪的儒家和佛家子弟,应当携手同心,共创人间净土!
2. 撑起佛道的涅槃天空:佛家的涅槃本体是“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只有立足于人道的实相大地上,我们才能够接通这个“源头活水”,如果是悠悠荡荡地迷失在“无量劫来”的六道轮回中,这一生恐怕要空过了。岂不可惜?所以,“涅槃”是超越一切维度的终极维度,值得不但是“天空”,而且是“大地”,更加是“天空”和“大地”完全接通融合为一的“常寂光土”。
中国文明进程:佛心、道人,儒事
中国文明进程:佛心、道人,儒事
1. 中国文明进程,可以为人类文明进程提供参考,前提是:如果你我作为中国文明的传承者够争气的话。
2. 中国文明进程,以儒家文明为代表,佛家文明和道家文明都可以包括在儒家文明之中。
3. 儒家文明进程的第一阶段:原始儒家的“佛心”阶段。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里的“仁”,不是别的,就是“佛心”。所以宋明理学家才说:“仁者,觉也”。结合佛家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佛者,觉也”,我们就可以恍然大悟,融会贯通了!原来,“仁”就是“佛心”的意思。孔子虽然在2500年前,就已经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规划,但是限于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足,譬如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平民教育方兴未艾带来希望的同时也还存在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不管怎样,孔子赋予平民接受教育权利,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这的确是中国文明进程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时间跨度:551BC--960AD,1511年(约1500年)。期间大事:3.1 儒家学派出现在历史舞台上;3.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举措;3.3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冲突与融合】【文明进程的第一个阶段:佛心的自强。这是后面两个阶段的“源头活水”】
4. 儒家文明进程的第二阶段:宋明理学的“道人”阶段。前边我们说过,宋明理学家体验到“仁者,觉也”的真实生命境界,所以,这个阶段的关键词语“道人”里的“道”字,不是专指某一家的“道”,而是融合、会通了儒释道三家的“道”。“道人”指的就是证得了“儒释道合一”之“道”的人。根据著名学者钱穆(1895-1990)在《国学概论》里的“判词”:原始儒家阶段是“平民的觉醒”,宋明理学阶段是“大我的寻证”。这,“大我的寻证”恰恰可以为“道人”的生命方向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脚。【时间跨度:960--1919,959年(近1000年)。期间大事:4.1 到了“宋代孔子”朱熹(1130-1200)生命历程的历史时空中,中国文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印度文明中的佛家智慧传承的会通,儒家文明进程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高举着“天理”【崃按:与佛学智慧传承所谓的“圆觉”相应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就是建立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的;4.2 到了“明代圣人”王阳明(1472-1529)生命历程的历史时空中,承接着“仰望苍穹”的“天理”智慧,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弟子们,心向往之,可是却往往发现自己“力不能及”,以至于“格竹子”(时间点:1492年,王阳明21岁)格出病来。然而,最终在贵州龙场(时间点:1507年,王阳明36岁)绝处逢生,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致良知”说。王阳明终于为自己、也为后代儒家弟子们找到了一条实践儒家的大道:致良知。如果说,“天理”是“仰望苍穹”,那么,“良知”就是“俯瞰大地”;前者是超越的智慧(智德),后者是实践的慈悲(仁德)。 4.3 到了明代灭亡以至于1919年五四运动,儒家文明进入了黄宗羲所谓的“明夷”(《周易·明夷卦》说的是“光明受到伤害”,也就是“失去光明”的“黑暗时期”了)】
5. 儒家文明进程的第三阶段:21世纪的“儒事”阶段。这是一个属于你我的开创阶段。前人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建设。食古而化,知难而进!【1919五四运动--今天以至于未来,至今超过100年,儒家文明进程的第三阶段时日尚浅,但是已见端倪。期间大事:5.1 1919-1976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反传统时期;5.2 1949--今天港台与海外华人在“花果飘零”的悲怆情怀中坚持“灵根深植”以接通传统(代表作:《为中国文化告世界人士书》;5.3 1979--今天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中回归传统(台湾林安梧2019年在南洋孔教会“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问:从1949-1979“马踢孔子”到1979-2019“孔子伴马”,最终会不会是“孔子骑马”?笔者按:重点不应该是谁“骑”或“欺”谁,而应当是“人马合一”的融合与会通】
佛友,佛友,佛的朋友!
1. 佛友的第一义:知同佛,佛的知心朋友,指的是证得“空性智慧”般若德的修行人。即阿罗汉是。【圣学吃紧三关第一关:“人己关”的过关人。过关秘诀:“为己之学”】
2. 佛友的第二义:行同佛,佛的同道朋友,指的是证得“悲智双运”解脱德的修行人。即大乘菩萨是。【圣学吃紧三关第二关:“敬肆关”的过关人。过关秘诀:“诚敬之行”】
3. 佛友的第三义:证同佛,佛的唯一朋友,指的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法身德的修行人。即清净法身佛是。【圣学吃紧三关第三关:“迷悟关”的过关人。过关秘诀:“自他不二”】
4. 总之,“佛友”的意思不是“学佛的朋友”,而是“佛的朋友”。如果是前者,那只是“结个善缘”而已;只有后者,才能够真正成就。你我是朋友,因为我们都是“佛的朋友”,佛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当如是存念,当如是修行,当如是成就。
戒:双手持戈
戒:双手持戈
1. 净空教授反复叮咛,“戒定慧三学”是根基,根基要打得稳,学佛才会有成就。
2. 先看“戒”的字形,这个汉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分为内外两个部件。里面的部件形体是“一横两竖”,这是“左右双手”的象形;外面的部件是个“戈”字,这是用护身的武器,在“找”和“我”这两个字里面,也都包含了这个“戈”字。“双手持戈”,表的就是修行人应当提起戒慎恐惧的心,也就是慎独的心,来防卫“贪嗔痴慢疑”对自己的伤害。戒学成就了,就是脱去了第一层脏衣,破了“见思惑”,而能够出离六道轮回的烂泥巴,开出声闻法界的清净莲华(般若智法财)。【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一关:人己关】
3. 再看“定”的字形,这个汉字属于上下结构,分上下两个部件。上面的部件是“宝盖头”,表的是“宇宙”大心;下面的部件是“正”字(变体),仔细观察,上面是一个“一”字、下面是一个“止”字,表的是“止于至善”的修养功夫。“心如太虚,止于至善”(太虚:宇宙),表的就是修行人在脱去第一层脏衣之后,慎独功夫不可放松,继续用功,才能够脱去第二层脏衣,破除“尘沙惑”,并剥去“无明惑”的表皮,而能够出离十法界的烂泥巴,开出一真法界的清净莲华(慈悲心法财)。【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二关:敬肆关】
4. 最后看“慧”的字形,这个汉字也是属于上下结构,分上下两个部件。上面的部件是“彗”,字面义是“扫把”的意思,表的是“扫尘除垢”的玄义;下面的部件是“心”字,在流通甚广的《佛说十法界图解》里,如此形容“心”字:“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圣亦由他”,说得妙极了!这里的“作圣”,就是“成佛”的意思。“扫尘除垢,究竟成佛”,表的就是修行人在脱去第二层脏衣之后,慎独功夫仍旧不可放松,继续用功,才能够脱去最后一层脏衣,破除“无明惑”,见到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而能够超越一真法界的烂泥巴,开出大涅槃境界的清净莲华(圆觉法财)。【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三关:迷悟关】
5. 总之,不管是学儒、学佛,还是学道,“戒定慧三学”的“法财”,都是我们应当通过慎独的心灵修养功夫,去进行深度开发并善加利用的。如果说“身体是宇宙的礼物”(一行禅师如是说),那么,只有通过慎独功夫,才能打开礼物,获得受用。如果说“身体是天工智能体”(笔者的一得之见),那么,只有通过慎独功夫,才能启动智能体,接通宇宙信息。
四灵:龙、凤、麟、龟
四灵:龙、凤、麟、龟——心灵的四个维度
1. 龙:心灵的“理性”维度。“四灵”里边,“龙”的地位至高无上,象征着心灵的“理性”维度,可接通“般若”智慧,犹如大智文殊菩萨是“三世佛母”一样,地位无比崇高。[Mind: To Learn]【龙象征“博采众长”的学习精神,故其身集合了马头、鹿角、蟒身、鲤鳞、鹰爪各个亮点】
2. 凤:心灵的“感性”维度。“四灵”里边,“凤”往往是与“龙”相提并论的,象征着心灵的“感性”维度,可接通“慈悲”能量,犹如大悲观世音菩萨地位与大智文殊菩萨分庭抗礼。[Heart: To Love]【凤象征“非清泉不饮,非梧桐不栖”的高洁风骨,故其心之慈悲乃是从清净心、空性中流露出来的,不是世俗浊染的爱心】
3. 麟:心灵的“自性”维度。“四灵”里边,“麟”是仁慈、吉祥、太平的化身,象征着心灵的“自性”维度,可接通“涅槃”佛性,犹如地藏菩萨是“心地宝藏”一样。[Conscience/ Soul: To Leave a Legacy]【麟象征着“大同世界”的儒家愿景的实现,也就是佛家“人间净土”的建设完成。换句话说,就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已经圆满了。地狱已空,地藏成佛!】
4. 龟:心灵的“现实”维度。“四灵”里边,其他三种动物都是属于“想象”的、“精神”的、“空灵”的,唯独龟是属于现实世界的,而且象征着“长寿”。所以,“龟”象征着心灵拥有“身体”这个维度。正因如此,一行禅师才会说:身体是宇宙的礼物。身体,是行道的利器。身体这个“天工智能体”的启动。大行普贤菩萨。[Body: To Live]
2021-02-27
涅槃是真正的团圆:永生不死,永聚不散
涅槃是真正的团圆:永生不死,永聚不散
1. 昨天(26/2/2021)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的意思直接翻译就是“第一个晚上”,直接对应“元旦”的“第一个早上”。从“第一个早上”到“第一个晚上”,总共经历了15天,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这是说,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早上”,可是正月初一的晚上不叫“元宵”,因为初一晚上的月亮不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白天重视太阳的规律,晚上重视太阴——月亮——的规律,而且特别重视月圆之夜,所以“元宵”特指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 天心月圆,对于修行人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并不只是限于与亲友“团圆”的世俗含义而已。正如流行歌曲所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正式代表修行人的心。月圆,代表的是一颗开悟的心!
3. 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月圆,代表着接通涅槃的心。诗仙李白《把酒问月》名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佛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两首诗里的“明月”,皆代表着一颗感通的心。
4. 涅槃彼岸,接通的是生命的本体;生死此岸,观察到的是生命的现象。我们每个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够通过当下的心,在“生生不息、死死不已”的生命现象中接通“不生不死、永生不死” 的生命本体,即现象即本体,并不是在现象之外去寻找本体。
5. 一旦接通了涅槃,彼岸和此岸的距离就消失了,修行人也就契入了“永生不死,永聚不散”的境界了。这,才是真正的、终极的“团圆”。
阿母渐行渐远
2021-02-26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
文化和文明的区别
2021-02-25
善良:性善和良心
善良:性善和良心
1. 善:性善,菩提道的格物,善不是头脑中的概念,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好善笃行”的具体行为中彰显出来的。人性本善,这是儒家对人性的“判断”(不只是“命题”而已),也可以说是“信仰”。这里的“性”和“善”,具有互相对应的两个层次:
1.1 “性”和“修”相对: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性德”和“修德”的次第,虽然从“仁者见仁”的一面说“次第不碍圆融”,但是从“智者见智”的一面也说“圆融不碍次第”。讲究“次第”是必要的,因为人性虽然本善,但是世俗中的“习性”却足以障碍善性的作用。
1.2 “善”和“恶”相对:儒家虽然重视人性本善,但是也看到了现实世界的“恶”的存在。这是因为上述所谓的“习性”造成的。如果人性中的“恶”,没有通过心灵修养的功夫加以克制和化解,那么,人性中的“善”将无从彰显。
2. 良:良心,般若学的致知,良不是世俗中的感觉,而是需要在琢磨切磋“好学深思”的反躬自省中回归自性的。良知良能,这是儒家对本心的“体验”(不是外在的“经验”),也可说是“证得”。这里的“良”和“心”,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说:
2.1 “良”和“不良”相对:“良”与“天性”相应,如风之吹,如水之流,纯任自然;“不良”与“习性”相应,气拘物蔽,心口不一,言行矛盾。
2.2 “心”和“物欲”相对:“心”属于“意根”范畴,“物欲”属于“妄根”范畴。如果没有慎独的修养功夫,“心”将受“物欲”蒙蔽,而陷于愚昧状态。
财奴、财主和财神
财奴、财主和财神
1. 财奴:比喻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为贪嗔痴慢疑五毒所困,沦为“妄心”的奴隶,白白受了许多委屈和痛苦。这个财奴,由内而外穿着“无明惑”、“尘沙惑”和“见思惑”三层脏衣。
2. 财主:比喻2.1 出离六道轮回的阿罗汉 和 2.2 出离了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再回归六道来救度众生的大乘菩萨,2.1前者脱去了“见思惑”的第一层脏衣,初现“般若智”的“财气”;2.2 后者进一步脱去了“尘沙惑”的第二层脏衣,并在“无明惑”的第三层脏衣上也弄破了第一个洞,使到“般若智”的“财气”更加旺盛,而且“慈悲心”的“财气”也在穷困的人心中洋溢着。
3. 财神:比喻超越了一真法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已经脱去了“无明惑”的第三次脏衣,赤裸裸一丝不挂。这个财神,开发了世出世间的“涅槃”大宝藏,全心全意,与无尽众生分享。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个财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涅槃”大宝藏的主人,都是财神!
读书明理
三生万物
达学 成德
2021-02-24
年兽:打败年兽,才能够过新年!【问题是:谁是你的年兽?】
年兽:打败年兽,才能够过新年!【问题是:谁是你的年兽?】
1. 年兽: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生命中的年兽。
2. 年兽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自己的各种坏习惯、错误心态和不正确的行为。
3. 打败年兽,才能够过新年。
4. 否则,你只能够“过旧年”,像电影《土拨鼠节》里的那个人一样,每一天都是重复的,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尴尬和痛苦。
自助的般若学,为己之学;助人的菩提道,为人之行
1. 自助:为己之学,般若学,心学,学。
2. 助人:为人之行,菩提道,身教,教。
3. 自助中助人,助人中自助:学行不二,般若菩提不二,身心不二,教学不二。
知识:知物和识人
知识:知物和识人
1. 知和知物:“知”指的是“自知之明”(肉眼闭,心眼开),能够帮助我们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知物”指的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物合一”的“真心”的现前和证得。宋代邵雍所谓“因探月窟方知物”,其中“月窟”指的是《周易》64卦中的第44卦“天风姤”,上面5爻都是阳爻,只有最下面1爻是阴爻。在表面上的极度繁华之中,能够深切反省,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
2. 识和识人:“识”指的是“识人之明”(带眼识人),能够帮助我们回答“世界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识人”指的是“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真人”的彰显和实践。宋代邵雍所谓“未蹑天根岂识人”,其中“天根”指的是《周易》64卦中的第24卦“地雷复”,上面5爻都是阴爻,只有最下面1爻是阳爻。在表面是的极度衰败之中,能够不失信心,才能够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2021-02-23
学习:心学和身教
身体:宇宙奥秘、人生真理的无尽藏!
身体:宇宙奥秘、人生真理的无尽藏!
1. 身体:清虚之身,通畅无阻,如风之吹,如水之流;无极之体,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智无得。
2. 宇宙奥秘:一行禅师如是说“身体是宇宙的礼物”,笔者不材,更进一步说:身体这个宇宙礼物里边,蕴藏着宇宙奥秘、人生真理“。重点是:我们要“打开礼物”啊!
3. 如果获得了礼物,却不去打开。那就浪费了宇宙送给我们的“无尽藏”了。
敏感:从皮肤到种族、语言、宗教
敏感:从皮肤到种族、语言、宗教
1. 敏感:这是病,需要治疗,不可讳疾忌医。
2. 皮肤敏感:这是身体的病,需要找身体的医生来治疗。
3. 种族、语言、宗教敏感:这是心灵的病,需要找心灵的医生来治疗。【崃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灵医生。儒释道的智慧传承,就能够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的心灵医生。】
心解: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心解: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1. 心解:心开意解。用真心去理解,用深心来体会。
2. 花开富贵:这是比喻“顶峰体验”。“花开”,比喻“心花怒放”的狂喜状态;“富贵”,比喻“发了智慧财”的生命境界。
3. 竹报平安:这是比喻“平常心就是道”。“竹报”,比喻“有品格修养的人,有节有度,懂得怎样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与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安”,比喻“发了慈悲财”的生命境界。
刚刚好的距离:近之不侮,远之不怨
1. 孔子说:“为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侮,远之则怨。”
2. 上述那句话的重点,在于后面的两句。只有抓到整段话的重点,才能够正确明白第一句话的意思。
3. 可惜世俗浅学无知之辈,断章取义,只咬住前边一句话,抨击孔子歧视女性。
4. 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保持一个刚刚好的审美距离。
5. 人与人交往,不能够太靠近,也不能够太疏远。刚刚好,就不会遭受别人的侮辱和怨恨了。
从24/12/20到22/2/21的思考历程
人生四个境界:远近高低 深浅显微
2021-02-21
念佛历程:对治妄念的历程
念佛历程:对治妄念的历程
1. 念佛:“念”就是“今心”【当下的心】;“佛”就是“具足般若智和菩提觉的人”【安坐于涅槃之中】。
2. 历程:念佛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历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有为”及“无为”的过程。
3. 对治:“对”是“面对面”地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智慧”;“治”是整整齐齐地“整理出头绪来,把一切安顿好”,这是“慈悲”。
4. 妄念:“妄”是“十法界众生”的生命状态,虚妄不实;“念”就是“今心”,也就是“当下的心”。
5. 然而,“妄念”的“念”与“念佛”的“念”,虽然都是“当下的心”,但是前者属于“妄心”的“有为法”范畴,后者属于“真心”的“无为法”的范畴。
6. 从“有为法”的范畴,跨入“无为法”的范畴,这就是念佛历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所谓“石破天惊开吾心”,就是对于这个关键所在的描述。
死亡:生命的影子和回响
死亡:生命的影子和回响
1. 死亡:“死”与“生”相对,“亡”与“存”相对。有的人“死”了,可是他不“亡”。譬如: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他们离开这个世界虽然已经超过了2000年,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强大的。所以,《老子·第三十三章》说:“死而不亡者,寿。” 这“寿”, 也就是“不朽”的真实生命能量。
2. 其实,我们已经不只一次说过:“死亡和生命是同时而且共步的。生命历程也就是死亡历程。生命历程的结束,也就是死亡历程的结束。”
3. 说到底,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影子和回响罢了。这在一般人的身上并不明显,但是在诸如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一类,活出生命的真实意义的人身上,便再明显也没有了。
4. 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一类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表演了给世人看什么是真实生命、什么是真实生命的影响力。
5. 孔子等人的生命历程虽然已经在人世间结束多年,可是他们的真实生命的影子还是笼罩着世人的心,他们的真实生命的回响还是清晰地在世人的心中荡漾。
6. 所以,我们不断地说:“仲尼之心至今在!” 【崃按:意思是孔子的真实生命的影子还笼罩着我们的心,其回响还在我们心中荡漾。】
最令人讨厌的面目:端起架子教训人
最令人讨厌的面目:端起架子教训人
1. 世间最令人厌恶的面目,就是:端起架子教训人!
2. 这是父母、老师以及上司最容易犯的错误。
3. 一旦犯上这个错误,一切的沟通都会失灵的。
4. 也许,孩子、学生和下属,碍于权威,表面上服从你,内心肯定是大大不服的。
5. 最好的方式是:内心坚定,语气柔和。当然,表情也不是冷冰冰,而是微微带一点温度的。
6. 这,就是父母、老师和上司需要具足的涵养功夫。
平常心就是道!
平常心就是道?对!但是,不要误解了这句话。要知道,平常心不是你胡思乱想的那个意思,道也不是胡说八道。可以这么说:
1. 平: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平”,就是“佛陀”的圆满功德
2. 常:就是“常乐我净”的“常”,就是“涅槃”的不可思议性德
3. 心:就是具足佛陀功德,并接通涅槃性德的妙觉真心
4. 道:就是“涵盖乾坤”的一切维度空间,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思
5. 总之,这句话描述的是:【成就一切的修行人的好样子!】
品格的基石:不自欺
品格的基石:不自欺
1. 品格包括了“品”和“格”。
2. 品:包括三大基石。第一块就是“不自欺”,另外两块就是“不欺人”和“至诚感通”。
3. 格:包括三个功夫。第一个就是“慎独”,另外两个就是“格物”和“致知”。
独善和兼善
独善和兼善
1. 独善其身:阿罗汉。林黛玉。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为己之学。般若之学。人己关。出世间大智慧的修持。
2. 兼善天下:大乘菩萨。薛宝钗。与世间众生共生死。为人之行。菩提之道。敬肆关。入世间大慈悲的修炼。
3. 止于至善:佛陀。贾宝玉。与涅槃法性相接通。人己不二。天人合一。迷悟关。悲智不二的中道(空)庸德(有)。
只要有互信,好事自然来
1. 乔治·普拉特·舒尔茨(英語:George Pratt Shultz,1920年12月13日-2021年2月6日)如是说:【只要有互信,好事自然来,不管是身处何地。】。
2. 他还说:【讲故事能够帮助你的,是抽象的方式做不到的。一个故事可以建立情感纽带,而情感纽带可以建立互信。】
2021-02-20
圣学之正本清源
圣学之正本清源,指的是“拔本塞源”状态的解除。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 反私为公:也就是“回小向大”的意思。人性本善,人心本乐,此为“公”、为“明”、为“大”之生机勃勃的自然、本然状态。此“本”不幸遭“私”字所“拔”,习染日久,人性乃迁,人心不乐,此为“不公”、为“不明”、为“不大”之死气沉沉的反自然、阴森状态。然而,一旦迷途知返,洗心革面,痛下慎独功夫,终可“反私为公”,恢复心体“廓然大公”之本来面目。【崃按:“自私”二字,最为害人。好比把人困居于无门无窗的小房子里。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自觉,猛然回首,就可以打破“自私”、“气拘”狭小逼仄的生命格局,开创《周易·坤卦》所谓“直方大”、“厚德载物”的生命格局。那就是“宇宙一家,天下一人”的生命境界了。此为“仁者”的境界】
2. 重义轻利:也就是“立志做君子”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清楚说明了君子于小人的区别,在于“义利之辨”。正如刘宗周临终时对弟子们所说的“尽义而生,尽义而死。眼前只有一义,没有生死”,君子对待“义”,抱持着生死以之的态度。世俗小人,则庸庸碌碌,蝇营狗苟,为利为名。进一步,君子好“义”以行“王道”,小人贪“利”以行“霸道”。此为“王霸之辨”。一则道义之心,一则功利之心,人人心中,彼此消长。君子之心,小人之念,错杂交织,良知遂隐。此为“自利”、“物蔽”庸俗晦暗的生命格局,需要依靠慎独功夫,培养大清明之心,才能够认清人生的方向。【崃按:“利欲熏心”四字,活生生刻画出功利之徒的肚肠来!良心被狗吃掉了,这一生也只能活得像一只狗,可悲到了极点。然而,只要有缘遇到儒释道智慧传承者,就可以通过慎独功夫,唤醒良知,证得般若智慧,脱胎换骨,从此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智者”的境界】
3. 无妄之谓诚:也就是“实现圣贤品格”的意思。世俗的小人,其生命格局被“妄根”限制障碍,既大不了(小),也通不得(塞)。圣学的君子,其生命格局基于“意根”的巨大潜能,既“致大其心(天)”,又“通其行(地)”。其实,小人和君子,不是外在的分别,而是内在的念头,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崃按:“至诚感通”四字,是儒释道乃至于一切宗教修行的终极目标。一旦达到这个目标,自然进入“顶峰体验”,获得开悟。难中之难,在于“妄”字的对治。妄念纷飞,使到我们每个人心灵失灵;一旦妄念熄灭,心灵自然通灵。】
圣学遭受“拔本塞源”之大难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可唤醒千古人心!你醒了吗?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可唤醒千古人心!你醒了吗?
1. 【原文】
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崃按:开宗明义,警醒世人。】
2. 【原文】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崃按:万物一体,圣人之心。克私去蔽,圣学要领。】
3. 【原文】
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
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贾之贱,莫不皆有是学,而惟以成其德行为务。
何者?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之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复其心体之同然。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则人亦孰不能之乎?【崃按:圣教大端,五伦而已。性分固有,不假外求。】
4. 【原文】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苟当其能,则终身处于烦剧而不以为劳,安于卑琐而不以为贱。【崃按:同心一德,共安天民。苟当其能,不劳不贱。】
5. 【原文】
当是之时,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而无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异若皋、夔、稷、契者,则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务,或营其衣食,或通其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惟恐当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己之累也。故稷勤其稼,而不耻其不知教,视契之善教,即己之善教也;夔司其乐,而不耻于不明礼,视夷之通礼,即己之通礼也。【崃按:天下一家,各效其能。自勤其职,人有己有。】
6. 【原文】
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譬之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目不耻其无聪,而耳之所涉,目必营焉;足不耻其无执,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此圣人之学,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学易能而才易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崃按:万物一体,斯仁至矣。】
7.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焻;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崃按:王道退隐,圣学衰微。霸道兴起,功利心炽。】
8. 【原文】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搜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崃按:习染日深,圣学远遁。】
9. 【原文】
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欢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崃按:骋奇斗巧,病狂丧心。莫知所归,昏迷颠倒。】
10. 【原文】
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趣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崃按:圣学日晦,功利积染。人心失明,千年暗室。】
11. 【原文】
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崃按:假公济私,借名满欲。】
12.
【原文】
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崃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良知之明,万古一日!】
刘宗周和王阳明四句教的异同与会通
1. 刘宗周四句教:有善有恶心之动,好善恶恶意之静。知善知恶是良知,至善无恶物之则。
2.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 异同:只有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相同,另外三句相异。另外三句虽然相异,却是相通的。
4. 刘子相通于王子:刘子第一句相通于王子第二句,刘子第二句相通于王子第四句,刘子第四句相通于王子第一句。
5. 王子相通于刘子:王子第一句相通于刘子第四句,王子第二句相通于刘子第一句,王子第四句相通于刘子第二句。
6. 刘子“归显于密”(由外而内,步步深入)的真实生命体验,对于笔者启发甚大。1999年4月,笔者正是在完成《刘宗周诚意之教》的硕士论文过程中,由阅读《刘子全书》,而获得了此生中的第一次“顶峰体验”。其四句教顺序即是孟子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刘子说“己之内,又有己”,只有层层深入,最后才能证得“至善无恶”的“物之则”,也就是“止于至善”的“天理”。【崃按:儒家所谓“天理”,即是佛家所谓“诸法真相”,不可不知】
7. 王子“致良知”的心学,类似于佛学禅宗“顿悟”的真实生命体验,其《传习录》往往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洗涤作用。其四句教没有固定顺序,而是充满生命力,活泼跳跃,类似于佛家的“空宗、有宗不相离”的进路。具体来说,第一句和第二句属于“空宗”范畴,第二句和第四句属于“有宗”的范畴。【崃按:以“空、有”来看刘子四句教,则第一句和第二句属于“有宗”范畴,第三句和第四句属于“空宗”范畴。】
财:财富
财:财富
1. 每逢过年,新加坡华人见面最常说的一句祝贺语,就是“恭喜发财”。
2. 然而,一般人对于“发财”的概念,只是从“固定心态”出发,呆板地理解为“获得了很多钱”。所以,往往把“发财”跟“买4D”挂钩起来。
3. 其实,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心态,从“成长心态”出发,灵活地把“发财”理解为“获得了各种财富”,那么,这句“恭喜发财”所包含的意思便十分深广了。
4. 首先,众所周知,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所以,“恭喜发财”的第一个含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健康。
5. 其次,谁也不会否认,希望自己和亲友们乃至于身边(到天边)的每个人,天天能够过上快乐的日子。所以,“恭喜发财”的第二个含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快乐。
6. 第三,知识就是力量,当然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财富。所以,“恭喜发财”的第三个含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知识。
7. 第四,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掌握技能,就是掌握了人生的财富。所以,“恭喜发财”的第四个含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技能。
8. 第五,知识和技能也解决不了的事情,当然就需要依靠智慧。智慧能够照亮人心,让人永远满足。这是无与伦比的人生财富啊!你怎么能够不去追求呢?所以,“恭喜发财”的第五个含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智慧。
9. 第六,有了智慧,还要懂得分享,让别人也能够获得智慧,这就是慈悲。慈悲心能够疗愈并滋养生命。这是我们每个人“活出人样来”不可或缺的人生财富。所以,“恭喜发财”的第六个含义是:恭喜你获得了慈悲。
10. 第七,有了智慧和慈悲,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接通真实生命体验,体验陆九渊所谓“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开悟境界,见证人类心灵真实不虚。这是《大学》所谓“止于至善”,也就是佛家所谓“圆觉”的人生财富,我们怎么可以妄自菲薄,不去追求呢?所以,“恭喜发财”的第七义就是:恭喜你获得了真实生命体验。
2021-02-19
罗摩克里希纳:“有多少宗教,就有多少通往神的道路。”
觉悟:学而能见,吾心现前
觉悟:学而能见,吾心现前
1. 觉:古人说“学就是觉”,意思是【“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觉”,没有“觉”就等于没有“学”】。既然没有觉悟,那么花费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算是白费了。那么,什么是“觉”呢?仔细看一下这个汉字的形体结构,上边其实是一个“学”字(省略了下边的部件“子”),下边是一个“见”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学习功夫到家了,终于能够形成独特见解。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见道”了。
2. 悟:古人强调,做学问必须要有自己的“悟处”。也就是说,真学问是需要依靠悟性,才能够成就。“悟”字,拆开来看,就是“吾心”两个字(从右到左)。南宋陆九渊13岁开悟的时候,便喊出了12字的千古名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其中“吾心”正是12字的核心。
3. 觉悟:结合上述,我们可以说,学而时习之,功夫成熟了,一方面可说是见到吾心,一方面也可说是吾心现前,见现同时!人类的心灵真实不虚,可以通过真实学习体验(般若学)和真实生命体验(菩提道)证得。
你问:你见过佛吗?
1. 你问:你见过佛吗?
2. 我说:正如罗摩克里希纳回复辨喜一样,我体验到佛的存在。
3. 你追问:什么是佛的存在?
4. 我说:也就是佛性的存在。
5. 你继续追问:你可以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6. 我说:当我们触及人类心灵的终极维度——佛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体验到佛的存在。
【崃按:佛学智慧传承是光明正大的,佛学智慧的开启,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开悟”,或者是马斯洛所谓的“顶峰体验”,是可以用语言沟通交流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正需要更多这类真诚的分享,以促进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可惜现代很多学佛人,误以为“开悟”是不可说的,彷佛说了就犯了天大过失一般,以致佛教衰微。试看唐代人学佛,开悟者多得很,大家充满禅悦法喜地互相印证,而不是像内心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样,守口如瓶。深心盼望,大家能够早日走出思想的误区,让佛法能够光大于21世纪的世界。】
智慧:照亮人心,使人永远满足
智慧:照亮人心,使人永远满足
1. 1854年,18岁的罗摩克里希纳从纯朴的乡村来到加尔各答,他真诚而热切,一心投注于印度教信仰的实践活动中。
2. 当长兄要罗摩克里希纳接受世间的教育以维持生计,他如是回复兄长:“兄长,维持生计的教育,能够带给我什么呢?我宁愿获得智慧,来照亮我的心,让我永远满足。”
半杯水:空、有同时存在!
半杯水:空、有同时存在!
1. “半杯水”是很著名、很常用的一个比喻,经常被引用,来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2. 一般人都用“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来判断对待“半杯水”的两种态度,认为:专注于看到“空”的人,是悲观态度;专注于看到“有”的人,是乐观态度。然后,鼓励人们把悲观态度转变为乐观态度,也就是不要专注于“空”,而要专注于“有”。
3. 佛学智慧传承倡导的却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所以,佛弟子会用一种客观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半杯水”,他能够看到“空和有同时存在”,悲观和乐观是一体两面。这,就是弘一大师所谓的“悲欣交集”。
4. 半杯水就是半杯水,如其所是,不加一分,不减一分,才能看到真相,获得真理。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崃按: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对“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有兴趣,请谷歌搜索一下growth mindset,然后按image,它会给你一张图表,对比两种心态的不同。】
辨喜:你见过神吗?
辨喜:你见过神吗?
1. 辨喜【也就是斯瓦米·韦委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1863年~1902年7月4日),印度教改革家,1893年(30岁)到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会议,过后到美国和欧洲各地旅行,宣讲印度吠檀多哲学】在青少年时期,真诚而热切地追寻着宇宙人生的真理。他不满足于表面上的学习,不停留于理论的探讨,不屈服于权威的外貌,他坚毅而勇敢地向一个个印度教的传道人,一次次地丢出这个问题:“你见过神吗?”
2. 幸好辨喜遇到的印度教传道人,都是真诚而善良的,他们都老老实实地回答眼前这个突兀的年轻人,说:“我没有见过神。我只是按照经典的文字记载宣讲而已。”
3. 一次次地落空,最后辨喜来到了罗摩克里希那【Sri Ramakrishna,1836-1886。18-30岁(1854-1866)的12年期间,他实践了各种通往神的神秘道路,经历了印度教经典所写的难以置信的神秘状态,也在基督教和穆斯林里面实践了通往神的道路。最后,他宣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有多少宗教,就有多少通往神的道路。”】的面前,再一次丢出了他问了无数次的问题:“你见过神吗?”
4. 罗摩克里希那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平静地回答:“是的,我见过神。”
【崃按: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对宗教有真诚的兴趣,这是你必须认识的两个人:辨喜和他的老师罗摩克里希纳。你可以通过谷歌搜索去认识他们。】
世界独有
世界独有
1.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界独有的,不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可有可无的。
2.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one of a kind的,都是uniquely的。
3. 上述所指的,当然只有从“众生皆有佛性”的角度去解读,才能够深得意趣。
4. 悉达多太子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指的不是别的,而是“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而言。
三法印
当下:无量劫来的最后一世最后受身
当下:无量劫来的最后一世最后受身
1. 当下:佛学智慧传承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众生达到【崃按: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这里说“达到”,只是方便说,真实说是“恢复”】“当下涅槃佛”的真实生命状态。
2. 无量劫来:很多学佛人误解了“无量劫”的真实含义,以为自己还需要等待很久很久的时间之后,才能够成佛。其实,“无量劫”是形容“迷”的生命状态,一旦“觉”,就立刻超越了。立刻超越,也就是“当下即是”的意思。
3. 最后一世最后受身:真正认真学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今生今世,当作是无量劫来的最后一世最后受身,不要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地玩弄佛法、消遣佛法了!为佛法,为众生,一定要在今生今世成就自己。
日新又新:天天过年,天天发财
日新又新:天天过年,天天发财
1. 日新又新:《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包含了三层意思:1.1 “苟日新”指的是良好习惯(新习惯)的培养(cultivating good habit, which is considered as 'new' in comparison to the 'old' bad habit);1.2 “日日新”指的是良好品格(新品格)的形成(forming good character/ new character.) ;1.3 “又日新”指的是良好命运(新命运)的创造(creating good destiny/ new destiny)。
2. 天天过年:把坏习惯改掉,培养新习惯。通过新习惯,培养新的能力。通过新的能力,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取得新的成长和成功。这就是“天天都是新年”的真实含义。
3. 天天发财: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需要内在的发心,加上外在的发力,心力齐发,才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发达的头脑、发达的身体、发达的心灵、发达的真实生命。这是“发财”的真实含义。
大鹏的志向
人类语言大约在40-50万年前形成(维基百科)
人生四卦:乾坤、既济未济
人生四卦:乾坤、既济未济
1. 信仰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 信靠的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 自在的既济卦:研究般若之学,证得般若智的真实生命体验。
4. 自由的未济卦:实践菩提之道,证得菩提心的真实生命体验。
龙象征21世纪的人类精神: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龙象征21世纪的人类精神: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1. 龙:以往只是“炎黄子孙”的象征,今后我们要用人类精神来阐释其内涵。
2. 转益多师:符合今日世界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慈悲包容的精神。
3. 博采众长:符合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之大道。
五眼圆明:人类真实生命的全貌【佛家和道家内丹学智慧之会通】
五眼圆明:人类真实生命的全貌【佛家和道家内丹学智慧之会通】
1. 肉眼简择:看到“人生五福”中的“长寿”之道,道家内丹学修炼的预备阶段:用心阅读并体会关于“内丹学”智慧传承的经典,虽然还没有开始修炼,但是对于“长寿”已经有了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譬如说:单有“生命的长度(高寿)”,而没有“生命的深度(智慧)”和“生命的厚度(慈悲)”,是没有意义的。虽然“已知道”,但是“还没做到”,所以称为预备阶段。【崃按1:此阶段称为“肉眼圆明”处,此处的“准修行人”已经懂得重视身体健康,注意通过饮食、休息和运动来过上比较有素质的生活了——“肉眼圆满”处的“简择”能力:“圆”则能“简”,“明”则能“择”】【崃按2:此阶段之前的人,就是闽南语所谓的“眼睛被眼屎糊住”的“盲眼”阶段,虽然称为“盲眼”,只是比喻而已,其实眼睛是百分之百健康的。所以,修行不是别的,就是一个“把眼屎擦干净”的过程而已。】
2. 天眼通达:看到“人生五福”中的“富贵”之道,道家内丹学之“炼精化气”的修炼阶段,具备“天眼”的智慧,享受天福之“富贵”(知足者富,知退者贵)。【崃按:世俗之人以“钱多”为富,以“社会地位高”为贵,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天眼圆明”处的“通达”能力:“圆”则能“通”,“明”则能“达”。通达之人,方能超越“三恶道”的“贪嗔痴”的生命状态,专注于“人天”的“十善业”的生命境界】
3. 法眼清净:看到“人生五福”中的“康宁”之道,道家内丹学之“练气化神”的修炼阶段,具备“法眼”的能力,享受接通了“空性智慧”之后的“声闻法界”的清净之福。此是“法眼圆明”的“清净”处:“圆”则能“清”,“明”则能“净”。又,“圆”则能“康”(大),“明”则能“宁”(定)【崃按:这是佛家“阿罗汉”之禅定福报】
4. 慧眼见真:看到“人生五福”中的“好德”之道,道家内丹学之“炼神返虚”的修炼阶段,具备“慧眼”的能力,享受接通了“无相慈悲”之后的“一真法界”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真”之福。此是“慧眼圆明”处的“见真”能力:“圆”则能“明心”(能见之心),“明”则能“见性”(所现之真如佛性);此处的“好德”的“好”是“法身大士的自受用”,“德”是“契入真如佛性之德”。【崃按:法身大士一共有41个修行的阶位,所以内丹学“炼神返虚”不是“一次过的事件”,而是“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
5. 佛眼具足:看到“人生五福”中的“善终”之道,道家内丹学之“练虚合道”的最高修炼阶段,具备“佛眼”的能力,享受接通了“大涅槃--不生不死的真实生命本源”之后的“常寂光土”的具足之福。此时“佛眼圆明的”具足“处:“圆”则能“具”,“明”则能“足”;又,“圆”则能“善”(圆善;百分百的纯净纯善),“明”则能“终”(明终;原始反终,无始无终)。【崃按:这是佛家“密乘佛教”最精彩的地方,“五方佛”以“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居于中央,感应的何止是“十方佛”而已,实际上感应的是“十方三世佛”,只不过以“十方佛”做代表而已。】
【崃按:后后胜于前前, 后边看到前边,前边看不到后边。】
真空的般若,妙有的菩提,中道的涅槃
1. 佛学智慧传承,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达: 真空的般若,妙有的菩提,中道的涅槃。
2. 真空的般若:这是“空宗”,属于“中观派”。佛门也称为“空门”,就是因为佛学智慧传承的核心,在于般若之学的缘故。具体表现为“出离心”的修习,阿罗汉为初阶出离心的证得,菩萨为中阶出离心的证得,佛陀为高阶出离心的证得。
3. 妙有的菩提:这是“有宗”,属于“瑜伽派”。佛门特别重视“缘生”,就是因为佛学智慧传承的精神,在于菩提之道的缘故。具体表现为“慈悲心”的修习,阿罗汉为初阶慈悲心的证得,菩萨为中阶慈悲心的证得,佛陀为高阶慈悲心的证得。
4. 中道的涅槃:这是“空有不二”,属于“圆觉派”(姑且如此命名,不可执着),就是因为佛学智慧传承的终极目标,是“觉行圆满”的缘故。具体表现为“涅槃实相”的修习,阿罗汉为初阶涅槃的证得,菩萨为中阶涅槃的证得,佛陀为高阶涅槃的证得。
2021-02-18
旧瓶装新酒:“三生有幸”含玄义
旧瓶装新酒:“三生有幸”含玄义
1. “三生有幸”第一义:生存之幸,得享长寿之幸。世间长寿不免于苦痛,须是脱离六道轮回的出世间长寿,“慈悲喜舍”的长寿,那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崃按:阿罗汉的“生存长寿”之幸】
2. “三生有幸”第二义:生活之幸,得享富贵、康宁、好德之幸。世间的富贵、康宁、好德不免于贪嗔痴慢、是非人我,须是出离十法界的法身大士的富贵、康宁、好德之幸,那才是稀有难得、弥足珍贵。【崃按:法身大士的“生活富贵、康宁、好德”之幸】
3. “三生有幸”第三义:生命之幸,得享善终之幸。世间的善终,仍旧在六道轮回之中,表面上看起来“善”,实际上“不善”。须知出世间佛陀的善终,那才是究竟圆满、无与伦比。【崃按:佛陀的“善终”之幸】
旧瓶装新酒:“恭喜发财”含玄义
旧瓶装新酒:“恭喜发财”含玄义
1. “恭喜”:包含了“恭敬心”与“同喜心”,与“发财”的七个层次相应。
2. 发财第一义:免于物质上的贫穷,发的是物质财。浅学无知的俗人,庸庸碌碌,蝇营狗苟,一辈子的大好时光,就全部耗费于此,而破坏了第二义到第七义到发财机会。可悲到极点啊!
3. 发财第二义:免于疾病的痛苦,发的是健康财。要发此财,就要在平日注意自己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的安排。
4. 发财的第三义:免于忧愁恐惧的折磨,发的是快乐财。
5. 发财的第四义:免于无知,发的是知识财。
6. 发财的第五义:发出离心,免于轮回,发的是阿罗汉财。【崃按:阿罗汉证得空性智慧,出离六道轮回,我们也跟着学习出离,发的是“般若无知根本智”的出世间大财啊!】
7. 发财的第六义:发慈悲心,免于孤独,发的是法身大士财。【崃按:“化菩萨众亦无边”,其中也有你我,发了啊!】
8. 发财的第七义:发圆觉心,免于无明,发的是佛陀财。【崃按:“光中化佛无数亿”,其中就有你我,发了啊!】
发啊!
发啊!
1. 发啊,大发慈悲,发菩提心吧!【发自性菩萨财!发僧宝财!发慈悲财!】
2. 发啊,大发般若波罗蜜多,发法财吧!【发自性阿罗汉财!发法宝财!发智慧财!】
3. 发啊,大发涅槃佛性宝藏,发身成佛吧!【发自性佛陀财!发佛宝财!发圆觉财!】
佛学智慧传承的“三有”:研究般若智,实践菩提道,当下涅槃佛
佛学智慧传承的“三有”:研究般若智,实践菩提道,当下涅槃佛
1. 有理论:研究般若智。三解脱门的“空门”。三身佛的“报身佛”。阿罗汉的学士学位。三不朽的“立言”。
2. 有方法:实践菩提道。三解脱门的“无相门”。三身佛的“化身佛”。菩萨的硕士学位。三不朽的“立功”。
3. 有表演:当下涅槃佛。三解脱门的“无作门”。三身佛的“法身佛”。佛陀的博士学位。三不朽的“立德”。
旧瓶装新酒:“研究”含玄义
2021-02-17
儒佛会通:格菩提之物
儒释道:儒道互补,儒佛会通
儒释道:儒道互补,儒佛会通
1. 儒释道:殊途同归,同归于“心性之学”。
2. 儒道互补:儒家关注人类文明进程,道家重视人类生命历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儒佛会通:儒是今生今世的佛,佛是生生世世的儒。
人类文明进程:东西互补,六方汇通
人类文明进程:东西互补,六方汇通
1. 人类文明进程:人类生命进程,是道家智慧传承所关注的;人类文明进程,是儒家智慧传承所关注的。然而,不可不知,儒家明白,人类文明进程是建立在人类生命进程的基础上的。
2. 东西互补:东方文明历程与西方文明历程,都只是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面向,当然可以互补。
3. 六方会通:古中国文明历程一方,古印度文明历程一方,古埃及文明历程一方,古巴比伦文明历程一方,古希腊罗马文明历程一方,古玛雅文明历程一方,此六方皆是人类文明历程的不同面向,哪里有不能会通的道理?
2021-02-16
佛光山“四给”
“三有”: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
佛:(般若之学)智、(菩提之道)觉
烦是扰义,恼是乱义
烦是扰义,恼是乱义
1. 烦:干扰,令心烦【崃按:“烦”字,“火”喻干扰 真实生命之三毒、五毒烦恼,“页”是头部,代表理性受到干扰】get disturbed by greed, hatred, ignorance, arrogance and distrust. [outside-in disturbance] [mental pollution]
2. 恼:作恼,令行乱【崃按:“恼”字,“忄”是心胸,代表负面情绪在心里头的纠结;“㐫”喻“火烧功德林”之乱七八糟的语言和行为】losing temper and throwing tantrum to hurt self and others. [inside-out hurtful words and deeds]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天天都是新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的开头,说作者有一个朋友没有新年穿新衣的习惯。朋友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穿着上的花费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新年穿新衣也就没必要了。
2. 这篇文章强调的是,保留传统的必要,所以否定了这名朋友轻视“新年穿新衣”的想法和做法。
3. 我欣赏的是,这名朋友对传统的反思的能力,以及与世俗背道而行的勇气。
4. 是的,真实生命的学习与成长,是需要这种“逆流而上”的学习能力与生活勇气的。只懂得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人,是永远也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生命体验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学习与成长。
5. 《大学·新民章》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的就是“逆流而上”的历程中,一路上所看到的美丽风景。一路上的风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这才是“天天都是新年”的真实义。
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
1. 《庄子·天下篇》对于辩论家惠施的学问,做了如是的评论:“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并以“悲夫”的感叹结尾。
2. 庄子那一声悲叹,对笔者而言,不只是悲叹朋友惠施,而且是悲叹古往今来的世人,更加是悲叹宇宙万物的生命处境。
3. 声与响,形与影,哪个是生命?哪个是死亡?生命是死亡的回响?死亡是生命的影子?还是,恰恰相反?
4.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生命与死亡是共时化与同步化的一个历程”,那么,声与响,形与影,何尝不是共时化与同步化的两种现象呢?
5. 因此,我们不禁要追问:声与响,形与影,它们共同的本体是什么呢?
6. 等一等,在追问本体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追问:声与响,形与影,它们之间的媒介或桥梁是什么呢?【崃按:声音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而形成声音的“回弹/反弹”,就叫做“回响/反响”;光的直线传播,遇到形体的障碍,而在形体背后形成“黑暗的区块”,就叫做“影子”】
7. 取消了造成“回响”与“影子”的媒介或桥梁,结果会更好吗?【崃按1:设想一下,我们对他人说话,就好比“声音的直线传播,完全没有障碍”,而没有任何回响的话,岂不是很恐怖吗?明白了这一点,下一次我们听到自己无法认同的观点时,应该会比较懂得珍惜吧?】【崃按2: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一直躲在黑暗之中,岂不是永远看不到影子吗?何止影子,躲在黑暗中,岂不是连形体也看不到了吗?为什么我们会害怕看到自己的影子呢?为什么我们会介意影子一直跟着形体呢?】
8. 以上的思考,当然已经超出了庄子的本意了。但是,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岂不是需要很多很多“超出本意”的思考与创造吗?谁说文化的传承,是不断重复古人的说法和做法呢?文化的传承,不是很需要“食古而化”、“知难而进”吗?
耕耘心田,花开四季 VS 花开四季,耕耘心田
耕耘心田,花开四季 VS 花开四季,耕耘心田
1. 今天早上,收到佛光山朋友送给我这副对联,看了无限欢喜。
【反读对联:耕耘心田,花开四季——自受用】
2. 是的,每个人都是生命花园里的一株花,等待花开的时节。
3. 奇妙的是,这株花自己就是生命花园的园丁,自己耕耘,自己开花,也帮助其他的花开花。
【正读对联:花开四季,耕耘心田——法师受用】
4. 星云法师修行已经到达“花开四季”的美好境界,其高超的智慧见解,令人赞叹。
5. 法师修行有得之后,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为众生“耕耘心田”,其慈悲大爱,令人感动。
【正读与反读:果彻因源,因赅果海】
6. 正读对联“四季花开,耕耘心田”是法师的修行境界,可说是“果彻因源”;反读对联“耕耘心田,四季花开”是我等的学习与成长历程,可说是“因赅果海”。【崃按:“花开”是果,“耕心”是因。只要辛勤耕耘,自得心开,所谓“心花怒放”是也。】
诚和谦:同时化的共同语言
1. 诚与谦:共时化的共同语言。“诚”属于“天”和“道”的范畴,“谦”属于“人”和“德”的范畴。二者如何共时化?唯有诉诸“心领神会”而已。以数学术语喻之,“诚”是“无限大”infinity,“谦”是“趋近无限”approaching infinity。虽然世俗人不懂赞叹“谦”之“不断变大”的神奇能力,“谦”却深知自己与“诚”相比,实在是小到不能够再小。
2. 敬与和:同步化的一致行动。“敬”属于“自”和“心”的范畴,“和”属于“他”和“行”的范畴。二者如何同步化?唯有诉诸“身体力行”而已。【崃按:暂时想不到比喻。等待日后补上吧。读者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比喻吗?请留言,谢谢。】
2021-02-15
大脑频道、心灵频道、真实生命频道
大脑频道、心灵频道、真实生命频道
1. 我们的大脑一共有10个频道,播放着不同档次的节目。
2. 然而,这10个频道中,有4个是属于“高档节目”,其名曰“四圣法界”,一般人没有机会观赏,对他们来说,“四圣法界”等于是不存在的。
3. 一般人时常观赏的是“厂商设定”的6个“普通频道”,其名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世人每天在收看的节目。
4. 大脑频道粗讲如上。细讲,则每一个频道各接通其他9个频道,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大脑一共有100个频道。再极细讲,100个频道又各有10个播放方式,等于是:大脑里的频道实际上多达1000个。
5. 以上种种频道都是修行人“应出离”者,当依《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所谓“九种应出离之法”以修之。
6. “出离十法界”之频道,即可接通“一真法界”之频道。相对于“十法界”的10个、100个乃至于1000个频道,“一真法界”只有一个频道,播放的是“非己所安,勿施于物”【崃按:此为佛家语,即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的节目。此为“心灵频道”乃修行人“应护持”的,非“大脑频道”所能及。
7. 更进一步,“出离一真法界”之频道,即可接通“大涅槃”之频道。相对于“一真法界”的1个频道,“大涅槃”没有频道,虽然一切频道的资源通通储藏在此处。此为“诸如来现所觉了”的“真实生命频道”,较“心灵频道”更胜一筹。
8. 或许,我们可以说“大涅槃”的“真实生命频道”是“〇频道”,一切归〇,故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未曾道得一字”。试问,“〇”有什么可说的?须知,“〇”就是真心,真心不可说。然而,以大慈悲故,不得不说。虽有所说,皆不得执着,故曰“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不可不知。
死里求生:念念不忘死,念念不忘求生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地婆诃罗译)内容简介
2021-02-14
至小无内微观心,至大无外宏观性
1. 心内有心,层层内观,观之不尽,故曰“至小无内微观心”。
2. 天外有天,层层外推,推之不尽,故曰“至大无外宏观性”。
3. 心即是天,内外互根,小大互形,无以名之,唯曰“中道”而已矣!
开悟:心花怒放
开悟:心花怒放
1. 每个人,都是生命花园里,一株含苞待放的花。
2. 修行,就是给这株花,浇水施肥,除虫拔草。
3. 开悟,就是这株花盛开的时节。
4. 心花怒放,就是形容开悟时无比美丽的心情。
5. 试问,你的花什么时候开放?
大写的人:胸襟开阔和气度不凡
1. 大写的人,胸襟开阔。
2. 大写的人,气度不凡。
3. 大写的人,如风之吹,如水之流。
4. 大写的人,是夜空的明月,是山间的清风。
5. 大写的人,一言一行见精神,一静一默摄心魂。
抓住生命中的每一个学习机会点
1. 以前,时常听到蔡礼旭老师(今出家为法师矣)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学机会点”。很有道理。
2. 几天前,由于某个机缘,灵光一闪:一个好学生,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点”。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岂会缺少“学习机会点”?
Authentic Living Experiences (ALE): Not teachable yet learnable 真实生命体验
Authentic Living Experiences (ALE): Not teachable yet learnable 真实生命体验,老师虽可指点,但是主要依靠自觉自悟
1. 真实生命体验(仁者不忧):孔子所谓“仁”,孟子所谓“义”,都是属于真实生命体验的范畴。俗人无知,将之归属理论概念范畴。【崃按:此体验对应《大学》八条目之“物格”范畴。】
2. 真实学习体验(智者不惑):真实学习体验不是空中楼阁,其依据就是真实生命体验。没有真实生命体验,就没有真实学习体验可言。俗人无知,开口就辩论儒释道的异同,却没有丝毫的真实生命体验,其言论距离儒释道的心性之学,何止十万八千里?【崃按:此体验对应《大学》八条目之“致知”范畴。】
3. 真实创造体验(勇者不惧):笔者不材,今日在此正式提出这个“真实创造体验”(Authentic Creating Experiences, ACE)的名相,以描述真实生命体验与真实学习体验的综合效应。【崃按:此体验对应《大学》八条目之“诚意”范畴。】
噪音污染VS振聋发聩
噪音污染VS振聋发聩
1. 噪音污染,足以令人心烦意乱,减低工作效率。
2. 振聋发聩:本义指的是发出的声音很大,连聋子都听得见。用来比喻话语或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
3. 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反省一下:今天我说的话,对别人而言,到底是噪音污染呢,还是振聋发聩?
人生五福:从“三恶道”到“究竟圆满佛”【圆生四土】
- 第一福‘长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崃按:第一福粗讲则是“身体的使用期限够长”,所以它是后面四福的基础。细讲,则一行禅师“身体是宇宙的礼物”一语,可为“长寿”二字增添“一支草,一点露”(注:闽南语俗语,意思是天无绝人之路)之神圣色彩。——即使是“三恶道”众生,宇宙也会留一条生路给他,问题是他愿不愿意自救罢了】【此为“圆生四土”之“圆生”义,也就是“长生”或“永生”的意思】
- 第二福‘富贵’。‘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崃按:第二福粗讲则是“财物足够使用,而且获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细讲,净空法师所谓“知足者富,知退者贵”,恰恰可为此“富贵”二字增添“人天第一”的品格修养内涵】【此为“圆生四土”之“凡圣同居土”】
- 第三福‘康宁’。‘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绪安宁。【崃按:第三福粗讲则是“身心健康”。细讲,则净土修行要诀“将身心世界一起放下”一语,足可为“康宁”二字倍增引人入胜的二乘人殊胜受用。】 【此为“圆生四土”之“方便有余土”】
- 第四福‘好德’。‘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崃按:第四福粗讲则“好善乐施,道德高尚”。细讲,则佛学所谓“性(德)修(德)不二”一语,可为“好德”做精彩注脚,将之提升至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地位。】 【此为“圆生四土”之“实报庄严土”】
- 第五福‘善终’。 ‘善终’是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崃按:第五福粗讲则是“获得好死”。细讲,则“回归不生不死的终极维度空间”,也就是“原始反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究竟以言之,“善”乃“无善至善”,“终”乃“无始无终”。说破:不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只是属于第四福“好德”的范畴),而且是“断尽无明惑,证得大涅槃,成就究竟圆满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为“圆生四土”之“常寂光土”】
人生如戏
四勿:闻见觉知
《庄子》骈拇 :仁义不是天性,是赘疣
10 suggestions for a brighter future by Barbara Cage
2. Think before you act. A moment of carelessness or anger can cause years of anguish and regret. 【崃按:正念呼吸,正念步行,正念说话,正念做事。念念分明,活在当下。】
3. Look for the beauty in life, in people, in nature, and in yourself. 【崃按: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内在心性之美,去发现外在世界之美,去发现社会之美,去发现大自然之美。】
4.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the people, the opportunities, the material possessions. 【崃按: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来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来感恩一切人、一切机遇、一切受用的物品。】
5. Make the effort to have fun: it is a great way to bond with others, and it makes some of the best memories. 【崃按: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留下美好回忆。】
6. Set aside some time for yourself. Do something you enjoy without feeling even a little guilty. 【崃按:每天都要保留时间给自己招魂,给自己脱下面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无需感到丝毫愧疚。】
7. Accept others without judgement. Everyone is unique, and it is okay to be different. 【崃按:不要给任何人下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请允许他与众不同。】
8. Forgive. Bitterness and resentment hurt you more than the person you direct them at. 【崃按:对他人的抱怨与憎恨,严重伤害自己,远过于伤害他人。】
2021-02-10
贪嗔痴:包容才能转化能量
贪嗔痴:包容才能转化能量
1. 虽然我们的生命里面,与生俱来,都带着贪嗔痴,让我们陷入各种不堪的人生处境中。
2. 但是,我们需要学会包容自己和他人的贪嗔痴,才能够把这三种负面的生命能量,转化为正面的生命能量。
3. 要知道,贪嗔痴也是生命能量,根据“能量不灭定律”,我们是没有办法消除它的,但是绝对能够转化它。
不可方物
2021-02-09
真实生命体验:永生不死
真实生命体验:永生不死
1. 记得我大学三年级(1988年)第一次接触哲学,修读“中国哲学史”。龚道运老师如是说:儒家到底是不是宗教,存在争议。但是,如果我们明白,宗教之所以为宗教,是因为其核心是终极关怀,也就是对于人类死亡问题的关怀,而儒家对于终极关怀与人类死亡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充分的,那么,我们对于儒家是不是宗教,就不会存在困惑。
2. 龚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哲学是不能够讲的,只能够靠“体会”,就算他身为老师不能不讲,同学们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老师的这番话,不知道为什么,仿佛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铭记在心。我日后听课、看书,真的就得力于“体会”二字。
3. 其实,何止于学习中国哲学?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活动,如果要获得内在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哪一样少得了“体会”【崃按:也就是“体验”】二字?
4.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向死而生”是一种无比深刻的人生体验,在一种“人生倒计时”的死亡体验中,让人猛然醒悟,洞察生命的内在价值和永恒意义。
5.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样是一种极其微妙的人生体验,在一种“生死同时共步”的超然体验中,让人恍然大悟,借助阴阳互根互用的力量,触及太极和无极的本体世界。
6. 净空法师“人是不会死的”更加是终极维度的人生体验,在一种“永生不死”【崃按:也就是“不生不死”】的终极体验中,让人大彻大悟,契入本来无一物的涅槃境界之中。
7. 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美妙,如此深密,如此简单。
生死同时共步: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影子罢了
2021-02-07
六道轮回中的人道佛弟子须“过5关”,成就儒家“五常德”
六道轮回中的人道佛弟子须“过5关”,成就儒家“五常德”:
1. 第一关:由“饿鬼道”(活在“贪”境界的人)提升到“人道”(“符合俗世伦理道德”的人)【贪心关头的修炼:须是“持戒”。譬如“色戒”,出家人须是“禁欲”,在家人须是“节欲”,方得过关】(Body -- To Live. To differentiate needs from wants. 炼精化气:不做“欲望的奴隶”,要翻身当“欲望的主人”。不贪,方可成就儒家“五常”之“义德”)
2. 第二关:由“地狱道”(活在“嗔”境界的人)提升到“人道”(“生活得特别愉快”的人)【嗔心关头的修炼:须是“制怒”。所谓:“火烧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岂可不慎?一方面我们要接受“生气是每个人的权利”,所以应该允许自己和别人生气,并给予自己和别人空间来平息怒气;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谁也没有权利对他人发脾气,大吼大叫,乱丢东西”,所以不应该容忍自己和别人发脾气,并给予自己和别人“看到自己”并改掉臭脾气的机会】(Heart -- To Love. To treat everyone with loving kindness. 练气化神:不做“情绪的奴隶”,要翻身当“情绪的主人”。不嗔,方可成就儒家“五常”之“仁德”)
3. 第三关:由“畜生道”(活在“痴”境界的人)提升到“人道”(“时时处处保持理性”的人)【痴心关头的修炼:须是“明理”。所谓“读书明理”,佛弟子需要阅读并会通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智慧经典】(Mind -- To Learn. To read widely so as to cultivate wisdom. 炼神返虚:不做“思想的奴隶”,要翻身当“思想的主人”。不痴,方可成就儒家“五常”之“智德”)
4. 第四关:由“天道”(活在“慢”境界的人)回归到“人道”(“用大爱之心来关怀与帮助他人”的人)【慢心关头的修炼:须知“保持谦卑”。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受益”;“谦谦君子,卑以自牧”。】(Conscience -- To Leave a Legacy. 炼虚合道:不做“宗教的奴隶”,要翻身当“宗教的主人”。不慢,方可成就儒家“五常”之“礼德”)
5. 第五关:由“修罗道”(活在“疑”境界的人)回归到“人道”(“获得大信心和信仰力”的人)(疑心关头的修炼:须知“信为道元功德母”。佛弟子须知“真信佛”,方为“真佛弟子”】(Soul -- To Leave a Legacy. 炼道成德:不做“信仰的奴隶”,要翻身当“信仰的主人”。不疑,方可成就儒家“五常”之“信德”)
2021-02-06
华严宗:四种法界 【由凡夫到佛陀的四个境界】
1. 凡夫境界:凡夫具足“见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三烦恼,犹如穿了“三件脏衣”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看到千差万别的现象界,名之为“事法界”。【六道轮回的境界】
2. 声闻境界:阿罗汉破除了“见思惑”,犹如脱去了最外层脏衣、只穿“两件脏衣”的人,证得了“般若智慧”,看到了纯一清净的本体界,名之为“理法界”。【十法界中的“四圣法界”】
3. 菩萨境界:大乘菩萨进一步破除了“尘沙惑”以及第一品的“无明惑”,犹如脱去了第二件脏衣、只穿“破了一个洞的最里面一件脏衣”的人,证得了“普渡众生的慈悲心”,看到了现象界与本体界的联系,名之为“理事无碍法界”。【一真法界】
4. 佛陀境界:佛陀最终破除了“无明惑”,犹如脱去了最后一件脏衣的人,赤裸裸一丝不挂,证得“大菩提”,看到了一切众生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名之为“事事无碍法界”。【大涅槃境界】
佛说:你病了!
佛:你病了。
众生:我没病!
佛:你没有感觉自己生病了吗?
众生:没有!我没有感觉自己生病了。
佛:你是没有感觉自己生病了,但是这不代表你没有病。
众生:为什么你一直要我承认我生病了?
佛:重点不是你承认不承认,而是你到底是不是生病了。
众生:你凭什么认定我生病了?
佛:凭借我对你的观察。
众生:你观察到什么?
佛:我观察到你中毒了。
众生:什么?中毒?中什么毒?
佛:贪、嗔、痴、慢、疑。
两次跃登顶峰,体验做人的快乐
As a CCE teacher first
内学吃紧四关【“天理”与“人欲”】
内学吃紧四关
1. 欲望关:炼精化气。关键体位:下丹田(脐下部位:元精)=>中丹田(膻中穴:元气),以“不知足的贪婪欲求(贪毒)”境界的突破为修行目标。此为刘宗周“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一关:“人己关”【当“守己”以过关。“己”者,“真己”也;“人”者,“人欲”也】。[Level 1: To clear the obstacles of greed so as not to waste all the energy in chasing after the unlimited wants throughout the whole life.] 【Achievement: Being able to free from the slavery of unlimited wants. 成就:打破“欲望之囚”,不再当“欲望的奴隶”,翻身当“欲望的主人”。“欲望”是“天理”,“失控的欲望”是“人欲”】
2. 情绪关:练气化神。关键体位:中丹田(膻中穴:元气)=》上丹田(印堂穴:元神),以“火爆的愤怒情绪(嗔毒)”境界的突破为修行目标。此为刘宗周“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二关:“敬肆关”【当“持敬”以过关。“敬”者,“敬天”也;“肆”者,“肆人”也】。[Level 2: To clear the obstacles of anger so as not to waste all the energy in finger-pointing and blaming of others throughout the whole life.] 【Achievement: Being able to free from the slavery of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成就:打破“情绪之囚”,不再当“情绪的奴隶”,翻身当“情绪的主人”。“情绪”是“天理”,“失控的情绪”是“人欲”】
3. 思想关:炼神返虚。关键体位:上丹田(印堂穴:元神)=》头顶(百会穴:回返太虚),以“固定的意识形态(痴毒)”境界的突破为修行目标。此为刘宗周“圣学吃紧三关”第二关与第三关之间,可命名为“通塞关”【当“会通”以过关。“通”者,“会通”也;“塞”者,“闭塞”也】[Level 3: To clear the obstacles of thoughts so as not to waste all the energy in arguing and being entangled in all kinds of ideologies. ] 【Achievement: Being able to free from the slavery of thoughts and ideologies. 成就:打破“思想之囚”,不再当“思想的奴隶”,翻身当“思想的主人”。“思想”是“天理”,“失控的思想”是“人欲”】
4. 信仰关:练虚合道。关键体位:头顶(百会穴:回返太虚)=大身子(四肢百骸:大道流行),以“怪力乱神(疑毒)”境界的突破为修行目标。此为刘宗周“圣学吃紧三关”之第三关:“迷悟关”【当“开悟”以过关。“悟”者,“悟道”也;“迷”者,“迷路”也】【Achievement: Being able to free from the slavery of beliefs and religions. 成就:打破“信仰之囚”,不再当“信仰的奴隶”,翻身当“信仰的主人”。“信仰”是“天理”,“失控的信仰”是“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