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善良:性善和良心

 善良:性善和良心

1. 善:性善,菩提道的格物,善不是头脑中的概念,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好善笃行”的具体行为中彰显出来的。人性本善,这是儒家对人性的“判断”(不只是“命题”而已),也可以说是“信仰”。这里的“性”和“善”,具有互相对应的两个层次:

1.1 “性”和“修”相对: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性德”和“修德”的次第,虽然从“仁者见仁”的一面说“次第不碍圆融”,但是从“智者见智”的一面也说“圆融不碍次第”。讲究“次第”是必要的,因为人性虽然本善,但是世俗中的“习性”却足以障碍善性的作用。

1.2 “善”和“恶”相对:儒家虽然重视人性本善,但是也看到了现实世界的“恶”的存在。这是因为上述所谓的“习性”造成的。如果人性中的“恶”,没有通过心灵修养的功夫加以克制和化解,那么,人性中的“善”将无从彰显。

2. 良:良心,般若学的致知,良不是世俗中的感觉,而是需要在琢磨切磋“好学深思”的反躬自省中回归自性的。良知良能,这是儒家对本心的“体验”(不是外在的“经验”),也可说是“证得”。这里的“良”和“心”,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说:

2.1 “良”和“不良”相对:“良”与“天性”相应,如风之吹,如水之流,纯任自然;“不良”与“习性”相应,气拘物蔽,心口不一,言行矛盾。

2.2 “心”和“物欲”相对:“心”属于“意根”范畴,“物欲”属于“妄根”范畴。如果没有慎独的修养功夫,“心”将受“物欲”蒙蔽,而陷于愚昧状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