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孔孟荀成圣之依据不同:天·性·心

 0. 孔孟荀成圣之依据不同:天·性·心

1. 孔子成圣的依据在于“天”——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学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这是世人众所皆知的常识,然而超越常识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所到达的高度,正如子贡所说的:他人之贤者,丘陵也;夫子者,天也。丘陵虽高,犹可越也;天之高,不可得而升也。儒学道德修养的依据有三:心;性;天;境界有三:尽心;尽性;知天。孔子属于“知天”的境界。依据牟宗三先生的描述,孔子的生命境界,属于“混沌一炁”的形态。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孔子“知天”的“混沌一炁”的境界,相应于佛家“常寂光土”的终极维度空间。对应人身头顶诸佛百会的“天命之谓性”的元神能量。致良知,致孔子“知天”之良知。

2. 孟子成圣的依据在于“性”——孟子曰“性善”,曰“四端之心”,曰“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些都不是后天经验界的“见闻之知”的外在知识,而是先天先验界的“德性之知”的内在道德律。相对于孔子“知天”的境界,孟子属于“尽性”的境界。天来小子如是体会,孟子“尽性”的“吾善用浩然之气”的境界,相应于佛家“一真法界”的维度空间。对应人身脚底菩萨涌泉的“率性之谓道”的元精能量。格本物,格孟子“尽性”之本物。牟宗三赞叹孟子,把孔子的“浑沦”之仁道,十字打开,毫无保留。后世的陆王心学,便是孟子一脉的心灯传承。

3. 荀子成圣的依据在于“心”——荀子眼光的专注点,与孟子不同。孟子仰观孔子之“天”,俯察内心之“性”,率性以知天,内在而超越;荀子仰观孔子之“天”,俯察脚下之“心”,世道险恶,心路坎坷,发现人已被“性恶”困于现象界,在经验的烂泥潭苦苦挣扎,无法脱身。然而,荀子对孔子的信仰十分坚定,他本着对孔子之“天”的深深体验,找到了每个人生命深处都有的“大清明之心”。他依据自身道德修养的真实体验,指出了:只要穷尽大清明之心,就可以“化性起伪”,转恶为善,转凡为圣,人人皆可为圣人。天来小子认识,荀子的化性起伪,与佛家大乘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荀子“化性起伪”的“大清明之心”的境界,相应于佛家声闻、缘觉二乘人的境界,属于十法界的范畴。对应人身大人劳宫的“修道之谓教”的元炁能量。诚真意,诚荀子“尽心”的真意。

4. 小结:依照刘宗周心灯传承视角看,荀子“尽心”的真意,就是至善栖真之所,孔子“知天”的良知在此,孟子“尽性”的本物也在此。大人劳宫十法界,菩萨涌泉一真法界,诸佛百会常寂光土。荀子好比是南传佛法,孟子好比是汉传佛法,孔子好比是藏传佛法;荀子转凡为圣,孟子回小向大,孔子归显于密;大小乘,显密宗,佛学如是,儒学亦复如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