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由仁義行:朱注:「仁義已根於心,而所行皆從此出;非以仁義為美,而後勉強行之,所謂安而行之也。」
「語譯」
孟子說:「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只在很微少的一點;就是人的天性具有仁義罷了。眾人都不知道這一點不同的地方之所以可貴,往往把它拋棄了,只有君子知道它的可貴而保存著。舜是位聖人,他明白天下種種事物的道理,體察做人的大道,所以他的行為,就都自然合於仁義去做;並不是知道了仁義的可貴,才勉強自己去行仁義的。」
2. 本章言人類依道而行。固勝禽獸;背理而行,則反不若矣。
孟子認為人和禽獸的差別,就在於人能不受形體私欲所左右,能自作主宰,純粹為義之故而為;和絕不計較利害得失的道德心。人的良知、道德心使他不同於一般禽獸;他知是非,明善惡,為自己一切的作為負責。
舜的明庶物之理,又能知人倫之道,是他本心自然流露而實踐的,這就是中庸所謂的「誠則明矣」,因一切道德之理,都不外乎本心,故至誠者自然聰明睿智(當然這是專指對德行法則的直覺而言,不包括經驗知識)。舜一切合理的言行,不是有所為的去行仁義,而是他天性自然如此的。
此中所謂由仁義行,即是「性之也」(天性自然如此),亦即是安而行之,已經是聖人的大而化之之境,不用一點兒勉強,而行出來的自然合道,此便是「心即理,理即心,聲為律,身為度」之境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