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周易36宫之第7宫——泰(䷊)·否(䷋)宫的真实心一体二用。20250110.午后0605.

提示词: 

0. 周易36宫之第7宫——泰( ䷊ )否( ䷋ )宫的真实心一体二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

1. 泰·否宫的内圣外王交融的真心本源的生命时空能量流:此周易泰·否之六爻配偶卦同宫的能量含摄了三爻卦之乾天·刚健不已(☰)与坤地·恒顺众生( ☷ )三卦之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综合能量。

1.1 只要把同宫的二卦上下对齐,便能欣赏其卦象呈现的”镜像互映“的对称之美。此周易二卦的”镜像对称“之美,提示了其能量流的相反相成的作用。

1.2 泰否二卦,相反相成,否极泰来,泰极否来。故泰卦之上爻凶,而否卦之上爻喜。不可不知。

2. 泰( ䷊ )卦的实心他受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卦的象辞说: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佐佑)民。

2.1 此处的”左右“二字不可以现代汉语解读,须回归古文本义之”佐佑“方可。否则,今人将误解统治者独裁而”控制、摆弄“人民了。

2.2 再者,此处的”后“是王的意思,内圣而外王的王,所以说,这一卦说的是实心他受用。

3. 否( ䷋ )卦的实心自受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卦的象辞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3.1 这是沟通不良的生命状态,不可追求名利,但可以进行内圣的修养。内圣修养好了,自然否极泰来。


周易36宫之第7宫——泰(䷊)·否(䷋)宫的真实心一体二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


1. 泰·否宫的内圣外王交融的真心本源的生命时空能量流

综合能量本源
泰(䷊)与否(䷋)同宫,其生命时空能量融合了乾天(☰)的刚健不已与坤地(☷)的恒顺众生

  • 乾天象征自强不息,是内在的生命动力与升华;
  • 坤地象征厚德载物,是外在的包容与承载。

卦象镜像对称的智慧
将泰与否二卦上下对齐,可见其卦象呈现出“镜像互映”的对称之美:

  • 泰卦中,阳爻上升,阴爻下降,象征天地交融,万物和谐
  • 否卦中,阳爻下沉,阴爻上升,象征天地不交,万物闭塞
    此对称之美提示了两卦能量流的相反相成:否极泰来,泰极否至,盛衰循环乃宇宙法则。

启示

  • 泰卦的和谐不可执着于永恒,须戒盛极而衰;
  • 否卦的闭塞亦非永久,须修身以待通泰。
    两卦揭示了生命的动态平衡:无论顺境逆境,皆应居安思危、逆境修德。

2. 泰(䷊)卦的实心他受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

象辞曰: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卦象解析
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地交合,万物生机盎然,体现了宇宙和谐社会安定的景象。

“后”之内圣外王智慧

  • :指内圣外王的君主。
    • 内在修养:裁量天道,成就和谐法则。
    • 外在施政:辅佐天地之宜,化育民生。
  • 左右(佐佑)民
    • :辅助,是阳性力量;
    • :庇护,是阴性力量。
      君子以阴阳调和之道平衡上下,既领导人民,又关怀其安危,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

能量流的特质
泰卦的他受用能量流在于外王的实践——以天地交泰的能量影响众生,通过和谐的社会结构和明智的施政,令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修炼之道
君子在“泰”的状态下,不可沉醉于一时的繁荣,而应居安思危,时刻调整能量流动,辅佐万物以长久和谐为目标。


3. 否(䷋)卦的实心自受用的生命时空能量流

象辞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卦象解析
否卦的卦象是乾上坤下,阳气上升、阴气下沉,天地隔绝,生机闭塞,象征不通、不顺的生命状态。

“否”的内圣智慧

  • 否象征天地失衡,人心与外界失去和谐。此时,君子不可向外追求名利,而应向内修养:
    • 俭德:减少欲望,节制物质需求,以内在的德行为依靠;
    • 辟难:避开危难,保全心性,不被外境诱惑所动摇。
  • 修内圣以待通泰:当内心德性积累圆满,自然否极泰来。

能量流的特质
否卦的自受用能量流在于内在的调节与升华——君子在闭塞状态下以修德为本,借由慎独与内观,积蓄力量,为未来的通泰打下根基。

修炼之道
君子在“否”的状态下,不可强求外在荣华,而应安住当下,通过内在的修持与俭朴生活避开风险。待天地再度交融,能量自会流转畅通。


泰·否宫的智慧精髓

  1. 内圣外王的动态平衡

    • :天地交融,外在和谐,为外王的治世之道。
    • :天地不交,内在闭塞,为内圣的修德之道。
      内圣外王相辅相成,君子须在顺境时修己以安人,在逆境时修德以待时。
  2. 盛衰循环的宇宙法则

    • 泰卦启示:盛极必衰,须居安思危;
    • 否卦启示:否极必泰,须修德待时。
      人生无常,但智慧在于随顺无常,修炼心性以应对各种境遇。
  3. 修炼终极目标
    无论泰或否,君子皆能安住其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能在通泰中辅佐众生,也能在闭塞中修炼德性,最终成就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的境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