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2

罗杰斯(Carl 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 罗杰斯(Carl Rogers, 1902-1987)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是区别于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2.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体现了教师权威主义,因此传统的指导性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 只有采用与传统的“指导性”教学反向而行的“非指导性”教学,才能“促进人的变化与学习”,才能培养知情合一的“完整的人”。
4.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nondirective)并不等于不指导,因为英语中的前缀non-(非)不同于un-in-il-ir-(不)。他提出的“非指导”是另一种指导或是指导的一种特殊形式
5. Nondirective是相对于directive(表示指导、指示、详细命令等含义)而言的,它较少采用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明示的、不命令的、不作详细指导的形式 
6. 罗杰斯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最高境界
7. 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特征,包括整体的人和创造性的人。
8. 整体的人,不仅指在身体与精神,理智与情感、情绪等方面是有机的整体,而且指在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了和谐一致。
9. 创造性的人强调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就是具有一种特殊的洞察力,一种创造性的人格、活动、态度和创造过程,而不是指某些特殊天才的创造性。
10.         创造性是每个人生来就固有的一种潜能。因此教育应该从人的内部去寻找创造性的源泉 
11.         人格的整体性说明人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智力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人格的创造性说明教育要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形成创造性的氛围。
12.         罗杰斯认为整体人的学习是认知因素和好奇、兴奋、发现的激动、自信、着迷等情感因素的结合,教育者必须促成它们的结合,同时还更深入地进行创造性教育。
13.         重视培养人的创造性,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真正价值所在。 
14.         罗杰斯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
15.         无意义学习(如记忆无意义的符号)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因此它们是枯燥乏味且容易遗忘的。
16.         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因此这种学习速度很快又不易遗忘。 
17.         意义学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18.         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就在于尽可能通过创设恰切的教学情境和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意义学习。 
19.         学生是自我实现者--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不再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的经验、需要、兴趣等决定。
20.         教学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提供有效的自我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指导者。
21.         因此,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而是转变成了能动的潜能发挥器,由来的被塑造者变成了自我指导者。 
22.         教师是学习促进者--尽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但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
23.         他认为,奏效的环境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只不过此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24.         罗杰斯反对教师以“教导者”或“训练者”的面目出现,主张用facilitator(学习促进者)代替teacher等称谓教师。
25.         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上司,而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他由原来的权威者、操纵者或指导者变为助手、催化剂或促进剂,成为方便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达到真正自我实现的人。




[1]亦称“无指导者教学模式”。源于[]Carl R. Rogers,卡尔·兰塞姆·罗杰斯(1902-1987)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过往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情感,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甚至“泯灭”;而卡尔·罗杰斯以其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依据他的人性假设创立了精神治疗中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teaching)模式,独树一帜,引起当代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学主义思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