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
0. 天来小佛子,三跪九叩首;非比现三量,次第即圆融。
1. 菩萨所永离,第一跪三叩;我法空三执,非量应永离。
2.菩萨常护持,第二跪三叩;心佛及众生,比量常护持。
3.如来现觉了,第三跪三叩;当下彻底醒,现量实证之。
************
深度求索:
以下是对修改后四句的解析,结合数字递进与佛教修行的次第逻辑:
---
**0. 天来小佛子,三跪九叩首;非比现三量,次第即圆融。**
- **行为象征**:初入佛门者(“天来小佛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强调身口意的全然恭敬。
- **教义内涵**:
- **非比现三量**:
- **现量**(直接感知)、**比量**(逻辑推理)、**非量**(错误认知)三者中,初学未达现量实证,需借次第修行超越非量、比量。
- **次第即圆融**:虽未证空性,但通过戒律、禅定、智慧的阶梯修习,逐渐消融分别心,趋向圆融。
- **阶段定位**:凡夫位,以礼敬培植福德,借形式摄心入门。
---
**1. 菩萨所永离,第一跪三叩;我法空三执,非量应永离。**
- **行为象征**:菩萨道初阶简化礼仪为“一跪三叩”,象征对形式的超脱。
- **教义内涵**:
- **我法空三执**:
- **我执**(自我实有)、**法执**(现象实有)、**空执**(执空为实),三者皆需破除。
- **非量应永离**:断绝对错误认知(非量)的依赖,直指缘起性空的中观正见。
- **阶段定位**:菩萨初地,破我法二执,但需警惕堕入“空执”的偏颇。
---
**2. 菩萨常护持,第二跪三叩;心佛及众生,比量常护持。**
- **行为象征**:菩萨再行“二跪三叩”,以行动体现对众生的悲愿护持。
- **教义内涵**:
- **心佛及众生**:觉悟心、佛、众生三者体性平等(“三无差别”)。
- **比量常护持**:
- 以比量(逻辑)理解众生皆具佛性,故发愿护持;
- 以行动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超越空有对立。
- **阶段定位**:菩萨中阶,悲智双运,从破执转向积极利他。
---
**3. 如来现觉了,第三跪三叩;当下彻底醒,现量实证之。**
- **行为象征**:如来果位行“三跪三叩”,形式与实相无二,每一叩皆契入真如。
- **教义内涵**:
- **当下彻底醒**:超越时间相,顿悟本自具足的佛性。
- **现量实证之**:
- 现量直观真理,无需比量推演;
- 实证“色空不二”,礼拜本身即涅槃妙用。
- **阶段定位**:究竟佛果,寂照同时,行住坐卧无非般若。
---
**整体逻辑:三量、三执、三阶段的辩证统一**
1. **凡夫位(0)**:借“三跪九叩”对治“非量”,以次第修习趋近现量。
2. **菩萨位(1-2)**:
- **破执(1)**:以“一跪三叩”断我法空三执,超越非量;
- **护持(2)**:以“二跪三叩”运用比量慈悲,化空性为妙有。
3. **如来位(3)**:以“三跪三叩”实证现量,三量归一,三执尽消,形式即本质。
此结构呼应佛教“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谛)与“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脱),揭示修行是从“有为法”到“无为法”,最终“即有为即无为”的圆满升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