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10个位阶 对应 “六即佛”


十种位阶——六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即佛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佛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佛【智者大师自称居此位】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佛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7 十回向位(菩萨位)──分证即佛
8 十地位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佛


六即佛简介


《六即佛简介》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虽三恶道众生,佛性亦自具足】【初九,潜龙勿用】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既闻佛法,佛心初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性】慧【心】相应,故名“观行即佛”。【依教修观,已是门外凡夫】【九三,朝乾夕惕】
{附录:智者大师登五品。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

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证,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名“相似即佛”。【声闻乘阿罗汉,断见思惑与尘沙惑】【九四,或跃在渊

五、分证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一真法界,41位法身大士】【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证得不生不死的真实本性】【上九,亢龙有悔】

济颠【济公别名】与自度度人

济颠【度人】:济公用慈悲心来帮助颠倒迷乱的世人。

济颠【自度】:那是济公帮助自己走出了颠倒迷乱的内心世界之后的事。

济颠【自度度人】:先帮助自己走出颠倒迷乱的内心世界,然后用慈悲心去帮助别人走出他们颠倒迷乱的内心世界。

修身:走出了颠倒迷乱的内心世界之后,才能够真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六即佛颂文


颂文: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


归。【理即佛】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


跎。【名字即佛】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


真。【观行即佛】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


红。【相似即佛】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


胧。【分证即佛】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


新。【究竟即佛】

2019-08-24

范浚《心箴》【取其《四书集注》(孟子告子章句上第15章集注)


范浚《心箴》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

人于其间,眇然有身。

是身之微,大仓稊米,

参为三才,曰惟心耳。

往古来今,孰无此心?

心为形役,乃兽乃禽。

惟口耳目,手足动静,

投闲抵隙,为厥心病。

一心之微,众欲攻之,

其与存者,呜呼几希!

君子存诚,克念克敬,

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2019-08-22

与克文学长唱和《特选虽然变样》(20190822)

与克文学长唱和《特选四十周年》(20190822)

【克文学长序:特喜欢如梦令。今读周老师文章有感,故以如梦令填之。原词押仄韵,我功力不足押平韵,见笑了。】

特选四十周年,历史空白来填。
有花自然香,更要后人承延。

语言,语言!传递华校情缘。

【我和作】
苟活五十五年,文化情怀难言。
有心寻知己,你我自当承延。

灵魂,灵魂!传递天地正念。
修订:
苟活五十五年,文化情怀难言。
有月自然明,你我自当承延。
灵魂,灵魂!传递天地正念。}

【克文学长又作】
特选虽然变样,华教播种插秧。
有风自然凉,传承再加宣扬。

自强,自强!攻克难关翱翔。

【我又和作】
宇宙自古同样,人文情怀荡漾。
有光自然亮,自达然后分享。

能量,能量!浩然正气无央。
修订:
明月古今同样,人文情怀荡漾。
有光自然亮,自达然后弘扬。
能量,能量!浩然正气无央。}

【我作跋】
华人文化是一条河
人类文化是大海
河海都不能违反自然法则

关心语言
关心文化
关心人类
关心地球
关心宇宙

同一个心:天人合一的心


2019-08-12

《论语》全书最后一章【知命、知礼、知言】与全书第一章【说、乐、君子】对照之深度解读

1. 《论语》全书最后一章 ——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  可以对应《论语》全书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深度解读1(知命):知命的君子,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因为他“下学而上达”,已经超越世俗之人的见识【或者说:不与世俗人一般见识了】,达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修养境界。可以说,知天命的君子,他的心是定的,不会因为世俗人的言论而动摇。如果对照佛家禅宗“明心见性”的说法,“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

4. 深度解读2(知礼):礼者,立足社会之依据也。不知礼,无以立足社会,此一义也。然而,不止于此,宋明理学曰“礼者,理也”,人间秩序即是宇宙秩序,此非世俗人所知也,必也好学深思之朋友自远方来,方足与之论道也。此论道之乐也,其乐无穷也。

5. 深度解读3(知言):学而时习之者,无他,言也。说者,亦无他,知言也。知言,方可知人。然而,知人之先,自知也。自知而知人,知心而知言。若真自知而知人,“四海之内,皆知己也”。

“科学”是君子,“宗教”是淑女

1. 科学科学,以智分科,以觉为学。【智指理性智慧,觉指自觉纠错】这是一个理性的君子。

2. 宗教宗教,以善为宗,以爱为教。【善指天理的善,爱指良心的爱】这是一个德性的淑女。

3. 科学、宗教,同为人类所需,同为人类智慧的创造物,应该有共同语言,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同心协力,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作出贡献。

用脑与用心

《用脑与用心》

1. 科学用脑【500年前以“二哥”(哥伦布与哥白尼)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给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是人类文化的新传统】,宗教用心【5000年或更早以前就开始的“宗教革命”,是人类文化的接生婆;这是人类文化的旧传统】。

2. 科学的脑与人体是一个整体【从有形生命出发,讲求证据与推理;从至小无内的超微观世界,到至大无外的超宏观世界,都取得了令人惊骇的成就】,宗教的心与人身是一个整体【举凡泛神论、泛灵论、多神论、一神论、无神论,都涉及了无形生命的探索与体验,都在窥探“灵魂”的真相】。

3. 科学【以智分科,以觉为学】的脑与人体,宗教【以善为宗,以爱为教】的心与人身,是更大的一个整体【善之玄智,非智不善;爱之觉醒,不觉非爱】。

2019-08-10

现在现在

《现在现在》

1. 现在现在,一现永现,一在永在。

2. 一现永现:见现同时,刹那永恒。显微无间,滴水大海。【行门】

3. 一在永在:心口相应,独体湛然。言行一致,至诚感通。【解门】

《论语》FAQ—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今天早上运动的时候,心里也清清楚楚浮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个“《论语》FAQ”的答案:

1. 不可不注意关键字眼“难养”:不是对这些人的全盘否定,而是指出他们没有“修养”,难以相处。【崃按:重点是”女子与小人”指的是“没有修养”的人,不是涵盖所有女性与男性】

2. 不可断章取义: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近之则侮,远之则怨”。没有修养的人,不易相处,你让他们靠近你,他们就会“爬到你头上拉屎💩”,你不让他们靠近你,他们就会怨恨、排斥、毁谤你。

...而儒家的本怀是“淑世”【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对于“女子与小人”是抱着理解、宽容的心态的。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所以还是要提出批评,目的是希望他们接受反馈,改过自新,变成一个有修养的人。

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摘录《六祖坛经》】

口念心行,本性是佛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摘录《六祖坛经》】

了了分明,去来自由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摘录《六祖坛经》】

水有波浪 VS 水常通流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摘录《六祖坛经》】

迷悟顿渐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摘录《六祖坛经》】

离迷离觉,除真除妄

离迷离觉。常生般若。

除真除妄。即见佛性。

无相三皈依

归依觉。两足尊。

归依正。离欲尊。

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

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梦境生活化 VS 生活梦境化

有趣的是:

昨天晚上睡觉竟然做了恶梦受到惊吓,醒来心有余悸!

早上醒来去做运动,回想怎么一回事,不是“触及了终极维度”了吗?怎么还会有恶梦?

就想到净空法师说:只要觉悟了,就不需要再忧虑自己曾经造下地狱恶业。因为那就是自己救度地狱众生的缘。

我进一步想到:迷的人“把生活梦境化”【把白天所见所闻当成是梦境一样不在乎、没有用心对待】,一辈子错过了真实人生;觉的人“把梦境生活化”【白天用心做人做事,即使在梦中也能解决白天百思不解的难题】。

愿共勉之🙏

2019-08-06

《白头吟》不是感叹岁月而是憧憬爱情

《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
“凄凄重凄凄,
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

《知己魔镜》

《知己魔镜》

知己的作用有如魔镜

当你对着它问:

“知己,知己,请问我是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知己总会如实相告,以便我们如实改进。

知己的作用就是:

帮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知己》

《知己》

知己是自己的一面明镜
让我们清楚地照见自己

知己不是依靠寻觅而获得的
而是凭借真诚沟通而产生的

知己不是在自己生命之外找到的人
而是本来就在自己生命之中的发现

2019-08-04

《孟子》11.8(牛山之木)



《孟子》篇1411《告子章句上》章20之8(牛山之木)

《孟子》11.8【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蘖,五割反。牛山,齐之东南山也。邑外谓之郊,言牛山之木,前此固尝美矣,今为大国之郊,伐之者众,故失其美耳。息,生长也。日夜之所息,谓气化流行未尝间断,故日夜之闲,凡物皆有所生长也,萌,芽也。蘖,芽之旁出者也。濯濯,光洁之貌。材,材木也。言山木虽伐,犹有萌蘖,而牛羊又从而害之,是以至于光洁而无草木也。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好、恶,并去声。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平旦之气,谓未与物接之时,清明之气也。好恶与人相近,言得人心之所同然也。几希,不多也。梏,械也。反覆,展转也。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发见者。但其发见至微,而旦昼所为之不善,又已随而梏亡之,如山木既伐,犹有萌蘖,而牛羊又牧之也。昼之所为,既有以害其夜之所息,又不能胜其昼之所为,是以展转相害。至于夜气之生,日以寖薄,而不足以存其仁义之良心,则平旦之气亦不能清,而所好恶遂与人远矣。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长,上声。山木人心,其理一也。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舍,音舍。与,平声。○孔子言心,操之则在此,舍之则失去,其出入无定时,亦无定处如此。孟子引之,以明心之神明不测,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不可顷刻失其养。学者当无时而不用其力,使神清气定,常如平旦之时,则此心常存,无适而非仁义也。程子曰:“心岂有出入,亦以操舍而言耳。操之之道,敬以直内而已。”○愚闻之师曰:“人,理义之心未尝无,惟持守之即在尔。若于旦昼之间,不至梏亡,则夜气愈清。夜气清,则平旦未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自可见矣。”孟子发此夜气之说,于学者极有利,宜熟玩而深省之也。



郭振羽讲座《新加坡华族文化与身份认同:从原乡到新土》20180803@SCCC


讲座大纲(主办方提供)
新加坡自开埠以来 , 吸引各地移民 , 形成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移民社会 。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移民 , 带着来自原乡的语言习俗生活习惯 , 来到异乡 , 建立起各自的社群社区 。 为了适应异地外乡的新环境 ,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 , 这些初期的移民社团 , 必须进行文化调适 , 以原乡文化为资源 , 并吸取在地新资源 , 逐渐呈现本土特色 。 经过世代承传 , 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 , 异乡已成为新土 , 移民社会也已转型为本土社会 。 在此过程之中 , 新加坡也从殖民地转型为独立城市国家 (city-state), 甚至要塑造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nation-state)。 早期移民身份认同经过世代转移 , 也建立公民意识 , 转型为国民身份认同 。
在这次学术报告中将会讨论百年以来新加坡华族文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建构 , 以及未来的展望 。
Transformation &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 Identity in Singapore — A Bicentennial View

【讲者简介】
郭振羽出生于1940年,今年(201979年。
1973年(33岁)开始移居新加坡,成为新加坡人,至今46年。
郭最得意的是:终身学习

【讲座引言】
今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纪念的历史年
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是全世界华人的历史年

【讲座分点记录】
1.新加坡华族文化的形成,就是一个从原乡到新土的文化苦旅

2. 新加坡华族历史的追本溯源:从200年前认识开始,上推到700年前,马六甲、巴达维亚、马尼拉都有华人的身影……

3. 1931年开始,华人占总人口75%,至今不变,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是政府落实人口政策的结果

4. 新移民,自开埠以来,就是我们历史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平均占20-40%的人口总数【自1921年以来的记录看,新移民在不同年代的占比有起伏,但是最少(1980)也占22%,最高(1921)达到71%。在2010年,占比43%

5. 华族身份认同的第一个阶段【1819-1912】:方言帮群的身份认同1836,华人占大多数,闽潮粤客琼榕六大方言群定调,是华人社会结构与身份认同的基石……建立庙宇、行业(没有血缘的血缘组织—M Freeman)—不是生理上的血缘、是文化上的血缘。例如:中元节的好兄弟就是一个例子

6. 除了来自中国南方城市,更重要的是来自马六甲和槟城

7. 1854 闽帮与潮帮大械斗12天,死400人,伤者无数。1860福建会馆;1885同济医院,都负有调解各方言群矛盾的社会使命。

8. 19世纪末,开始卷入中国政治改革浪潮……1909开始有华人意识

9. 1920世纪之交,林文庆与陈嘉庚两位先贤都有强烈的华侨意识

10. 华族身份认同的第二个阶段【1912-1950】:“华侨”的身份认同中国意识萌芽,祖国意识取代了故乡意识,卷入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革命党与保皇党之争

11. 1912-1950: 华校、华报、新华文学;新加坡华族文化奠基时期;南洋文化圈

12. 1912-1950: 发展历程的高潮是南洋大学的成立

13. 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的第三个阶段【1950-1965】:从华侨到华人,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明显例子: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陈延谦墓);1957年争取公民权运动是明显的标志。

14. 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的第四个阶段【1965-2000】:“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一个偶然的国家LKY);多元移民国家的文化建构;国庆庆典、爱国歌曲;建构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哦;新加坡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国家LKY

15. 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的第五个阶段【2000-今天】:“多重身份”的身份认同;譬如:“华人”、“新加坡人”、“佛教徒”、“福建人”、“华校生”等等“多重身份”都可以并存,而且应该同样受到尊重。新加坡华族文化乃至于新加坡文化的本土特色:文化杂糅;文化互动与文化杂糅来自异文化的养分;鱼尾狮是我们的文化象征,这是文化建构的一部分,不是自然形成的
16. 新加坡文化的元素:新加坡文化具有开放性,包括:华族、马来族、印度族

17. 郭宝昆《寻找小猫的妈妈》的多元戏剧,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充分显示新加坡文化的独特性

18. 湘灵音乐【成立于1941年;以继承和弘扬南音为使命】社的突破:采纳了多种现代音乐的元素,包括:爵士乐等流行音乐来进行表演。

19. 新加坡华乐团的突破

20. 新华文学:已经生根,但是还要深耕

21. 继承(照着说)与创新(对着说、接着说)
22. 文化是流动的,没有必要强加标签与切割,应该共享
23.总结1:新加坡文化具有双重性格(原乡文化的共性 + 本土文化的特性)
24. 总结2:落地生根,生机就在足下;立足新土,边陲亦是中心。立足新土,北望神州,放眼世界。立足点就是中心

27. 总结3: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移民的不断到来。一个时期的新移民到来之后,不断还有下一个时期的新移民到来,我们要努力结合不同时期到来的新移民的新旧资源
28. 总结4:国家意识是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中。
29. 总结5:不同背景的华人,对华人文化的看法和取舍会有不同,都同样是华族文化的一部分!

铁槛寺与馒头庵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初唐诗僧王梵志


话说秦可卿忽地暴毙之后,贾珍为其风光大葬,送殡停灵至铁槛寺,族中诸人便俱被安置在寺内下榻,独凤姐辞众人携宝玉、秦钟去往水月庵歇息。

这水月庵又有个诨名,唤做馒头庵,书中解说乃因他寺内馒头做得好之故,实则未必然。《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借邢岫烟引妙玉之语道出其中深意:“……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笑说怪道我们家庙称作铁槛寺。宝玉虽没提馒头庵,读者阅至此处则难免会心一笑。

红楼故事极擅对比手法,在这一寺一庵之间也暗藏着诸多玄机。中式传统建筑但凡有门,都是有门槛的,民间常以“门槛高”指代高门望族。铁门槛,便是指那门槛结实,不怕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长久繁荣,世代兴旺。土馒头,戏指坟头,以土塑成,咋看上去就像一个馒头。铁槛内,原该是活人的世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土馒头,则应为死者的归宿,衰草寒烟,无限凋敝。红楼作者却把两者寓意调换,铁槛寺是贾家“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的家庙,庄重森严,是死人的阴宅;馒头庵内却发生了几桩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公案。


人生三要

《人生三要》

1. 做人要诚信;

2. 做事要严谨;

3. 学习要永续。

《接地气,通天理,天地良心》

接地气,通天理,天地良心》

1. 你说:你讲的东西,好像不太接地气?

2. 我说:什么是接地气?

3. 你说:现实一点啊。人是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

4. 我说:什么是现实?打开报章一看,中美贸易战、兄妹视频触及种族和谐法律的底线被警方问话、这里性侵、那里诈骗,诸如此类的事件,算不算现实?可不可以代表现实?

5. 你说:你讲到哪里去了?我是说人要关注自己现实生活的需要,譬如:饮食健康、家庭生活等等,不要整天谈一些高大上、虚而不实的东西。

6. 我说:我讲的跟你关心的,刚好是一样的啊!

7. 你说:啊?

8. 我说:你说饮食健康、家庭生活等等,请问背后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是说不需要,随波逐流,买保健品,找家庭辅导中心,就能够解决问题?

9. 你说:我好像有一点明白你的意思......

10. 我说: 要想真正“接地气”,需要先“通天理”啊!

11. 你说:这个好像有一点玄......

12. 我说:下学而上达,一样要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自己的人生信念,但是又深信人的生命远远大于这个身体,那总会有恍然大悟的一天!

13. 你说:恍然大悟了以后,又怎么样?

14. 我说:恍然大悟之后,你可以进一步去帮助别人怎么脚踏实地地生活,同时又不要忘记仰望真实人生的万里晴空。


2019-08-01

所谓“鬼者,归也”,只是生命现象


  1. “纯阳之气谓之神,纯阴之气谓之鬼”。【崃按:气就是生命能量;阳气,正能量;阴气,负能量】
  2. “神者伸也”,意味着生命活动的伸展和延长;【崃按:正能量大于负能量,就是生命的“生长”现象】
  3. “鬼者归也”,代表了生命活动的回归和结束。【崃按:负能量大于正能量,就是生命的“消亡”现象】
  4. 【崃按:“生长”与“消亡”的是生命的现象,生命自身(生命之在其自己)并没有所谓的“生长”与“消亡”。生命就是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不能被创造与毁灭的。所以,生命自身是“不生不死”的】

《对Just Do it 的反思》

《对Just Do it 的反思》

你说:Just do it! 【马上去做!】

我说:Just do it, sometimes. 【有时候,马上去做】

你说:啊?

我说:Just do it immediately after you know it, at all times. 【不管什么时候,知道了就要马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