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9

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线粒体的故事

1. 38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也就是:古菌与细菌。然而,这些生命都是厌氧的。
2. 15亿年前,地球上充满了一种致命的毒气——氧气,毒死了当时绝大部分的厌氧(微)生物。只有少数几种细菌找到了方法,能利用这种毒气来产生能量,从而存活下来。
3. 特别值得我们人类注意的是: 当时,有一种细菌被一种古菌吞进了体内,但却没有被分解掉,还在继续“化毒为火”;那古菌也因此变得既不会被毒气伤害,反而还能产生比之前多得多的能量,从而能够长出更复杂的结构,有更复杂的功能——这古菌后来就成了我们这些“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的细胞,而那细菌就是细胞内的线粒体。
4.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大概是一根短棒的样子;它们从周遭的细胞液中摄入氧气和“燃料”,让它们在其内部“燃烧”,用得来的化学能量为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的活动供能。—-就像发电机一样。
5. 人体内的每个细胞平均有1000~2000个线粒体,极度耗能的组织(比如心、脑、视网膜)中的每个细胞则有10000个线粒体(女性的某些卵巢细胞甚至有10万个线粒体)。
6. 线粒体供能的方式是将ADP(二磷酸腺苷)变成ATP(三磷酸腺苷)——ATP被细胞使用后,少了一个磷酸根,又变成ADP,然后再进入线粒体获得能量(磷酸根)变回ATP……因为细胞内的ATP储量只能维持几秒钟的能量需求,所以上述循环制造过程一刻都不能停(否则我们几秒内就会死掉)。
7. 一个线粒体在状态良好、运转正常的时候,每秒钟可以循环制造600个ATP——在一个时间点上,整个人体内全部的ATP分子大约总重50克——但一天内可能需要循环制造超过150公斤的ATP!——这就是线粒体每天的(主要)工作。
8. 除了供能,线粒体还参与其他的细胞活动,比如它们能控制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细胞的分化与生死周期——如果线粒体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会释放信号,促使细胞启动凋亡程序(这种情况下“自杀未遂”的细胞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所谓“沃尔伯格效应”)
9. 每个线粒体有37个基因,它们只编码13种蛋白质(剩下的编码RNA),这些蛋白质组成线粒体的核心——电子传递链;组成线粒体的其他1500种蛋白质,则由细胞核内的30000个基因编码。
10. 于是线粒体DNA和细胞核DNA会存在匹配度的问题——双方编码的蛋白质必须能够配合得足够“严丝合缝”,线粒体才能进行正常的能量生产(生产的ATP足够,而自由基不多);否则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
11. 我们的线粒体DNA全部来源于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母亲(和姥姥)更亲近一些非常合理。
12. 每当一个受精卵产生时,都会测试其中细胞核DNA(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和线粒体DNA(完全来自于母方)的匹配度,如果不达标,那么该受精卵(或胚胎)就不会继续发展成成熟的胎儿(所谓“隐性流产”的原因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