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三道:情理法
1. 沟通第一道:情。佛法所谓“情执深重”,这是众生无量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不容易摆脱,必须警觉,时时处处保持慎独的功夫,否则,时时处处都被“自我中心”的情绪所纠缠束缚,又怎么可能跟别人有效沟通呢?佛法又说“智慧如海”,这是提示我们必须通过慎独功夫【崃按:也就是佛法的“禅定功夫”】来摆脱情绪的纠缠束缚,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与别人的心灵接通。情绪好比大海表面的波浪滔天,海底深处却是无风无浪,无比美丽,所以第一个道通不妨命名为“海底通道”。
2. 沟通第二道:理。如果说第一个通道是“低低在下”的(海底的),这个通道恰恰相反,是“高高在上”的(天上的)。前一个通道是破除了“我执”的情绪的纠缠束缚之后才建成的,这第二个通道要想建成,却是需要破除“法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在这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世界上,虽然英文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暂时处于领先乃至于垄断的地位,但是中文汉语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已经逐渐崛起,这是连瞎子都看得见的事实真相。所以,人类需要通过沟通交流,以便在茫茫宇宙的这个生命星球(地球)上和睦共处,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然而,这一件大事的完成,需要大家通过“批判思考”(Paul Richard's 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摆脱“社会中心”【崃按:Paul Richard所谓“社会中心”(Social-Centrism),就是佛法所谓“法执”,希望读者们能够用心体会,融会贯通,不要因为“法执”的障碍,而产生文化偏见】。智慧通达的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文曲星”,而是通过后天“致良知”的功夫,开发出自身真实生命的能力,而达到的。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就是这个意思。足以“为师”的“达者”,不是指的外在的事业的达成,而是内在的真实生命的接通,这是所谓的“高人”。“高人”者,指的是具有“高见”的智慧通达的人,这不是很明显的一件事吗?所以,这个沟通的第二个通道不妨命名为“天外通道”。【崃按: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天外通道”的“天外”二字,正表达了“通达涅槃”的“顶峰体验”】
3. 沟通的第三个通道:法。大家读到这里,也许会猜想,第一个通道既然是“低低在下”的“海底通道”,而第二个通道是“高高在上”的“天外通道”,那这个第三通道的定位似乎应该是“不高不低”的“中间”位置啦?对吗?对了一半,而且是表面的那一半。用佛法的术语来表达,第三个沟通的通道就是“悲智双运”这个“中道”。然而,什么是“中道”呢?这个“中”,就是“不走两个极端”的“中间一端”的意思吗?明显地,一讲“中间一端”,聪明的读者就马上可以判断:不对!是的,“中”指的是“心体”,也就是“心的本体”,也就是“能够接通真实生命的源头活水”。这个“中”在“理法界”中是“一本”,然而落实到“万殊”的“事法界”里面,“中”必须由“寂然不动”出发,发挥“感而遂通天下之志”的神奇作用,才能够创造出“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所以,沟通的第三个通道与第一个和第二个通道对比,我们可以总结说:(1)第一个通达是摆脱了“我执”的情绪的纠缠束缚而开创出来的“低低在下”的“海底通道”;(2)第二个通道是摆脱了“法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而开创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天外通道”;(3)第三个通道是经历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修行历程后开创出来的“非高非低”的“生活通道”。换句话说,第一个道通是主修“智慧”的“阿罗汉的通道”,第二个通道是主修“慈悲”的“菩萨的通道”;第三个通道是“悲智双运”的“佛陀的通道”。然而,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这里虽然分次第来详细解说,大家切不可执着字句,死于句下。大家应当提起念佛之心,与佛相应,与觉相应,才不会辜负佛法,辜负自己的这一生。阿弥陀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