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
“阿罗汉”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谓杀灭烦恼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谓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六罗汉的名称:【1坐鹿 2喜庆;3举钵 4托塔;5静坐 6过江;7骑象 8笑狮;9开心 10探手;11沉思 12挖耳;13布袋 14芭蕉;15长眉 16看门;17降龙 18伏虎】
1. 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
2. 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
3. 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
4. 苏频陀(“托塔罗汉”)、
5. 诺矩罗(“静坐罗汉”)、
6. 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
7. 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
8. 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
9. 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
10. 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
11. 罗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
12. 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
13. 因揭陀(“布袋罗汉”)、
14. 伐那娑斯(“芭蕉罗汉”)、
15. 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
十八罗汉是怎麽来的呢?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唐朝以后,十六罗汉又被加了两个尊者,成“十八罗汉”。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
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
17. 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
18.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西藏认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龙罗汉,纳达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罗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