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号:济公,法名道济,号称“湖隐”、“方圆叟”,人称“颠僧”、“济颠”、“济公活佛”。俗家姓名李修缘。
2. 时空:南宋人(1148--1209),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济公出世(公元1148年),佛教传入中国已经超过1000年。济公与禅宗六祖惠能(公元638-713)相距335年。
3. 寺庙:国清寺18岁出家,安身杭州灵隐寺10年,后62岁圆寂于净慈寺(于此当书记僧长达33年)。
4. 传说:降龙罗汉转世。
5. 言行: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然而,见义勇为,抱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其语言诙谐幽默,而有文采。
6. 流传:济公故事在南宋便开始流传,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后来,进一步被编成小说、戏曲等,广为传颂。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7. 形象: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佛珠,葫芦。似丐似氓,非僧非道。
8. 高僧:济公实际上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临济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
9. 著作: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10. 中医: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11. 自述:济公曾经写诗自述道“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活脱脱的一幅“游戏人间”的自画像。
12. 学识:济公学识渊博,擅诗善文。
13. 德行:济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深得老百姓喜爱。
14. 故事: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15. 临终:济公临终作偈曰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16. 法门:“外现罗汉相,内秘菩萨道”;“修心不修口”;“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后二句:“世人若学我,斯人入魔道”)
17. 神通:济公事迹最大的看点不是他的神通,而是他的慈悲与侠义。有慈悲,所以有神通。有侠义,所以无妨神通。济世情怀故也。
18. 疯癫:济公的疯癫,是特殊历史时空中慈悲济世的一种方便,不可学。假疯癫,真和尚。假疯癫以施神通,真和尚而救苦难。慈悲心,应当学。
19. 印光大师评价: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20. 印光大师推荐版本:《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21. 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