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没有妄心我。如果把无我当成没有真心我,这种人让他用头去撞墙,看痛不痛?知道痛的心就是真心!”
这一句话深刻揭示了“无我”和“真心我”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无我”并不是没有真实的“真心我”,而是超越了妄心的束缚,接触到最纯净、最真实的自我状态。
1. 无我与妄心我:
• “无我”,在道家、佛家等传统哲学中,常指的是放下个人的执念、自我意识,超越了对“我”这一概念的过度认同。它并非意味着不存在自我,而是指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世界时不再从个人的欲望和利益出发。
• 妄心我,则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种种执着、欲望和虚妄的自我认同。它通常带有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和对外界评价的依赖。妄心是无常的,充满了迷惑与不安,它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因此,“无我”并不是否定“真心我”,而是超越了那些虚幻的、被妄心所构建的自我观念,进入到一个更真实、更纯净的状态。
2. 真心我与“知道痛的心”
• “知道痛的心”,揭示了我们直面人生的真实感受时,那种不加掩饰、不加修饰的心境。痛,正是我们真正感知自己存在的方式之一。
• 当我们把“无我”误解为没有“真心我”,就好像我们试图否认或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如果真的撞墙,痛感会立刻提醒我们:“我还活着,我还在感受。”
• 真心我,正是那个能直面痛苦、喜悦、情绪波动的本真存在。它不被外界的障碍或虚妄的自我束缚所困扰,而是处于一种对自己最真实的感知状态。
• “知道痛的心”,是我们在经历痛苦时的觉知。只有在痛苦中,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不是空洞的“无我”,而是有着生动感受和真情的存在。这份感受和觉知,才是真心的体现。
3. “无我”并不等于“没有真心我”
• “无我”,是指超越了对个人身份的执念和区分,回归到一种更广阔的合一状态。它并非让我们完全放弃所有的自我存在,而是让我们不再执迷于自我。
• “真心我”,是指我们心灵最真实的本质,没有掩饰、没有虚伪、没有妄想,直接面对生命的真相。
• 无我与真心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去除妄心的自我,我们才能更接近真心的自我。因此,无我并不是没有真心,而是以无我之心,来发现真心的本质。
4. 让他撞墙:真心的觉知
• 当我们说让人“撞墙”,其实是在用极端的方式提醒:如果一个人不能感受到痛苦,他可能丧失了对自己真实存在的感知。痛感是一种觉知,它让我们明白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在感知。
• 真心我,就是那个能够感知痛苦、感知喜悦、感知生活的部分。它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生活中的每一刻觉知的体现。
• 痛苦、挑战、困难,都是让我们触及自己内心真实的途径。只有在这些时刻,我们才会真正面对自己,才会从虚幻的自我认同中醒来,回到真正的自己。
结语:
“无我”是一个通过放下虚妄自我的过程,它并不是要我们抛弃真实的真心我,而是帮助我们剥开层层假象,回归到最真实、最本质的自我。
而“知道痛的心”正是让我们从误解中觉醒的契机,痛是最直接的觉知,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我并非虚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充满感知、觉知和真实的情感。
最终,无我并非无心,它让我们超越虚伪的自我,接近那个最真实、最有力的真心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