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地善良:良心【致知】--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中。知善知恶是良知,此良知昭昭明明,天理存焉。此天理,非所知也,乃良知之本物也。能所不二,不可不知。
2、性天之理:天理【格物】--存天理,灭人欲。此慎独功夫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格物”,刘宗周说“至善无恶物之则”,一个从“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说,一个从“圣贤是无过之人”说,不一亦不二。
3、唯心所现:意根【诚意】--良知在这里,天理也在这里。
4、唯识所变:心识【正心】--天堂在这里,地狱也在这里;人、兽、佛、魔的入口,通通在这里。
2018-03-17
Invictus 不可征服
Invictus
by William Ernest Henley (1849 – 1903)
by William Ernest Henley (1849 – 1903)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上帝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我满头鲜血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恐怖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可是我毫不畏惧。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魂的统帅。
感谢上帝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我满头鲜血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恐怖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可是我毫不畏惧。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魂的统帅。
2018-03-14
《楞严经》:“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本觉明妙,觉明为咎”
1. 性觉必明——真如佛性,它本来就是觉,本来就是明。本来就是那样,就像文殊,就是真文殊。觉体即明体。不起心,不动念。
2. 妄为明觉——在本有觉体、即明体上,妄加一个觉,就是头上安头。就像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二文殊。唯心所现一真法界,唯识所变十法界。起心动念。
3. 本觉明妙——本觉理性,圆明微妙,不可思议。“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证“无量寿”。不起心,不动念。
4. 觉明为咎——能觉之觉,所觉之明,能所对立,这就是咎(过错)。自性本来如是,却因为无明颠倒,起心动念,造成种种过失。现在既然发现了过失,就要寻路回家,回归自性。
2. 妄为明觉——在本有觉体、即明体上,妄加一个觉,就是头上安头。就像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二文殊。唯心所现一真法界,唯识所变十法界。起心动念。
3. 本觉明妙——本觉理性,圆明微妙,不可思议。“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证“无量寿”。不起心,不动念。
4. 觉明为咎——能觉之觉,所觉之明,能所对立,这就是咎(过错)。自性本来如是,却因为无明颠倒,起心动念,造成种种过失。现在既然发现了过失,就要寻路回家,回归自性。
菩提心
1.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2. “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3. 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4.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5. 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
6. 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
7. 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
8.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菩提心次第之52个位阶
1. 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2. 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17阶位(第7住)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
3. 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于第四十一阶位(初地-第1地)时,亲证“有余依涅槃”;于第四十八阶位(八地-第8地)时,亲证“无余依涅槃”。菩萨于证得第五十二阶位(妙觉位-究竟佛果位)时,亲证“无住处涅槃”。
4. 52个位阶:(1)第1-10位阶:十信(初信位-十信位;初信位破见惑,七信位破思惑,八九十信位破尘沙惑;十信位须破第一品无明惑,契入一真法界);(2)第11-20位阶:十住(初住位-十住位;须破第2品-第11品无明惑);(3)第21-30位阶: 十行(初行位-十行位;须破第12品-第21品无明惑);(4)第31-40位阶: 十回向(初回向位-十回向位;须破第22品-31品无明惑);(5)第41-50位阶: 十地(初地位-十地位;须破第32品-41品无明惑);(6)第51个位阶:等觉(须破第42品无明惑-最后一品;菩萨最高果位);(7)第52个位阶:妙觉(42品无明惑已经完全破除;究竟圆满的佛果位)。
《西游记》取经团队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
1. 唐僧为水【智德】—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整体生命:修身;圆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之大身子】
2. 孙悟空为金【义德】—金公、心猿、行者。【正心;第八阿赖耶识;大圆镜智;法身德】
3. 猪八戒为木【仁德】—木母、悟能。【格物;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成所作智;解脱德】
4. 沙僧为土【信德】—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致知;第六意识;妙观察智;般若德】
5. 白龙马为火【礼德】—白龙、意马。负人有功。【诚意;第七末那识;平等性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三心要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1)出离心;(2)菩提心 和(3)清净见(空性)。
(1)、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盘之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天善趣之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之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做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畜生一把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
(2)、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做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最重要。
(3)、清净见,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万法依因缘而生,本来没有独立的实性,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妄执习气,把无实性执为实有,这就是“增益执”。一切法虽无实性,但依一定的因缘,决定当生,并非全无。若说万法既无实性,就该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损减执”。这“断”、“常”二边,均不合于真理。
2018-03-12
观行五品位
五品[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内凡者,称相似位之行者也,虽未登圣位,心渐契于理)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自己未能读诵,听闻他人读诵,而起随喜心】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不仅随喜他人读诵,自己亦发心读诵】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不仅读诵,更兼为人演说】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遍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不仅持经演说,更能利益众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其心圆满,其行亦随之圆满】
(引用网络资料)
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藏通别圆四教
1. 藏教——为小乘根性 说经、律、论之三藏,故名藏教。大乘亦有三藏,此单指小乘说耳。(阿罗汉果位;十法界之声闻法界)
2. 通教——乃大乘初门,以根机不同,钝根则通前藏教,利根则通后别、圆。(由阿罗汉,通菩萨果位,乃至通究竟佛果)
3. 别教——别者,各别,此教独菩萨法,所有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一各别,未能如圆教之圆融互摄。(大乘菩萨果位;一真法界之法身大士)
4. 圆教——圆者,圆满,圆融。以法法圆融,法法圆具。此教为最上佛法,乃佛以自己所证所悟之理,与一切大根菩萨所说者。(一佛乘;究竟圆满佛果)
六即佛
六即佛
(甲)文字般若
(甲)文字般若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
五、分证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
(乙)图表般若
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即佛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佛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佛【智者大师自称居于此位】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佛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7 十回向位(菩萨位)──分证即佛
8 十地位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佛
(丙)文字般若:颂文
1、理即佛--未学佛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2、名字即佛--初学佛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3、观行即佛--出三涂,住人天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4、相似即佛--出六道,未出十法界(二乘人)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5、分证即佛--出十法界,住一真法界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6、究竟即佛--超越一真法界,证得大涅槃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此理即佛 勿忘初心
[淨空老和尚法語]天台大師講佛講六種,第一種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有法性,所以理上,理即佛,一切眾生平等,都是佛;事上講,不平等,事上有迷悟不同,全迷了,六道凡夫,全迷了。
【崃按: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此理即佛 勿忘初心】
2018-03-11
人体五脏 VS 人身五德
人体五脏(人为万物之一) VS 人身五德(人为万物之灵)
1、人体:人脑:细胞:受精卵(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VS 人身:人心:念头:意根(良知与天理的共同体)
2、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 VS 人身五德:仁、礼、信、义、智
3、人体:头部 + 胸部 + 腹部 + 手脚 VS 人身: 正心 + 诚意 + 致知 + 格物
1、人体:人脑:细胞:受精卵(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VS 人身:人心:念头:意根(良知与天理的共同体)
2、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 VS 人身五德:仁、礼、信、义、智
3、人体:头部 + 胸部 + 腹部 + 手脚 VS 人身: 正心 + 诚意 + 致知 + 格物
2018-03-10
唐僧师徒四人一马的修身义
1. 师父唐僧是本人,完整的一个人。转八识成四智,方可成佛。(第九识 清净识;真心)(从一真法界到大涅槃)
2. 大师兄孙悟空是唐僧的心,悟空时是真心,不悟空时是妄心。此心是第八阿赖耶识,可转为大圆镜智。(第八识 阿赖耶识;妄心;妄想的力量)(从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3. 二师兄猪八戒是唐僧的身,持八戒时是道器,不持八戒时是臭皮囊。此身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可转为成所作智。(眼耳鼻舌身五识:五根 五尘)(从六凡法界到四圣法界)
3. 三师弟沙和尚是唐僧的第六意识,悟净时是无分别的清净心,不悟净时是染污的分别心,可转为妙观察智。(第六识 意识;意根 法尘;分别的力量)(从六凡法界到四圣法界)
4. 坐骑白龙马是唐僧的第七末那识,可转为平等性智。(第七识 末那识;执着的力量)(从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四土:四善
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
1. 凡圣同居土:六道凡夫之善:化身佛 (下品善)
1. 凡圣同居土:六道凡夫之善:化身佛 (下品善)
2. 方便有余土:小乘圣人之善:化身佛 (中品善)
3. 实报庄严土:大乘菩萨之善:报身佛 (上品善)
4. 常寂光土:究竟圆满之善:法身佛(极品善)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