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大支之一: 南传佛教史(公元前3世纪—21世纪;历时2200--2300年)(注:588BC佛法出现,至今2600年)(注:3—16简介斯里兰卡佛教发展史;1—2、17 介绍南传佛教概况)
- “南传佛教”属于佛教的一支,由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公元前3世纪),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7世纪)、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
- “南传佛教”,也叫做“上座部佛教”,由于其经典都用巴语传承,故近代又常称其为“巴利语系佛教”。
- 在公元前3世纪,在统治者的支持下,斯里兰卡就已经是上座部佛教的中心。
-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时期的统治者都支持佛教。7世纪初,当中国一代高僧玄奘大师游学印度时,根据他在南印度的听闻,便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当时斯里兰卡国王不信佛法,破坏佛像、寺塔,有300多名高僧逃往印度的事。
-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8世纪上半叶,斯里兰卡曾一度崇奉大乘,密教尤盛。当时赴华的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曾在斯里兰卡弘传密法。密教不但受到王室的支持,在民间也普遍流行。
- 10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已奄奄一息,连举行正式佛事仪式所需的额定比丘数也难以凑足。
- 11世纪下半叶,斯里兰卡国王遣使去缅甸迎请高僧前来重建上座部佛教。
- 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斯里兰卡王位时为外族占据,首都被毁,佛教也连同受到破坏。
- 直到1395年上座部佛教才再次复兴。
- 1506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他们在推行基督教的同时,打击佛教,很多寺庙被毁,僧徒被迫改宗。
- 1592年,斯里兰卡国王先后两次迎请缅甸佛教长老来斯里兰卡复兴上座部佛教。
- 至18世纪,锡兰本土的佛教绝迹,教典散失,僧团、寺院也消失了。1750年,遣使至暹罗,请求僧人至锡兰传戒。暹罗送来了斯里兰卡所没有的佛典、佛像,派遣了很多长老前来授戒,使上座部佛教逐渐得到复兴。
- 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借缅甸和暹罗之力得以复兴。
- 19世纪末,斯里兰卡掀起了佛教改革和复兴运动,发掘和保护佛教遗迹,编纂佛典,出版刊物,在国内外宣传佛教。
- 1945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府把复兴佛教看作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创办佛教大学,编辑出版《佛教百科全书》。
- 上座部佛典原不成文。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200年后(公元纪元前后),才开始将口诵相传的佛典用文字记录下来。现存的斯里兰卡上座部典籍由律、经、论三藏及三藏注疏和藏外典籍组成。
- 现今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有很多上座部佛教(当地教徒对南传佛教的称谓)教徒,当中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徒占该国佛教徒的90%。
佛教三大支之二: 汉传佛教史(公元1世纪—21世纪;历时1900--2000年)(注:588BC佛法出现,至今2600年)(注:1—5介绍中国佛教发展史;6—8介绍汉传佛教概况)
1、东汉时期:初传扎根的200年,依附传统文化。由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外来僧人主持译经,史称「古译」。(附注: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年代:公元67年,佛历610年,正当东汉初年。)
2、魏晋时期:初具规模的200年,借玄学为桥梁,生动译介般若性空之学。出现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所译之经,史称「旧译」。
3、南北朝时期:渐趋繁荣的169年。佛学出现不同学派,帝王大力扶植,寺院经济与僧官制度成形。出现译经大师真谛,为此时期最有学问的僧人。
4、隋唐时期:鼎盛至极的300年。佛教之中国化完成,中国僧人创建了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佛教宗派。此期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译经大师玄奘,所译之经,史称「新译」。
5、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400年)由盛而衰,明清时期(1368—1840;500年)在衰落中日趋世俗化,近代(1840—1949;100年)在衰落中又有所革新与复兴。总的来说,后边三个时期(1000年)佛教对内对外都有一个日趋融合的倾向,逐渐走向禅净密合一、儒释道合一的道路。
6、北传佛教,又称“汉传佛教”,现存佛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藏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
7、“汉传佛教”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
8、“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
佛教三大支之三: 藏传佛教史(公元4世纪—21世纪;历时1600--1700年)(注:588BC佛法出现,至今2600年)(注:1—15简介西藏佛教发展史;16—18介绍藏传佛教概况;18最重要,必须弄明白,其他可以略看)
-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叶开始传入西藏。
- 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650)先后娶了尼泊尔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女儿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
- 在两个妻子共同的影响下,松赞干布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16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且在拉萨兴建了大昭寺与小昭寺。
- 到了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
- 后莲华生大士约于750年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 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存想寺”、“无边寺”;西藏第一座佛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
- 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此时建立的,称宁玛派,又称旧派。
- 当时又有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
- 9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
- 以“朗达玛灭佛”为界限,因经典散失,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4—9世纪;500年)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
- 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
- 11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
- 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北部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的回教军队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
- 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
- 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
- 藏传佛教在16世纪末开始传到蒙古,到17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地区”来说,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从“语文”来说,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