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
周易最极趣味横生的二卦是结尾的既济卦与未济卦的最后一宫:
1. 既济卦:过去种种譬如天下第一昨日死
2. 未济卦: 未来种种譬如天下第二尚未生
3. 最后一宫: 所谓阴阳一太极,周易六十四卦从太极视角看只有三十六宫,上经天道界十八宫,下经人事界十八宫,既济卦与未济卦组构的一宫是下经十八宫最后一宫,也是全经三十六宫最后一宫,意义非凡。
4. 活在当下: 过去的地狱,明天的天堂,都是梦境,只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调身-调息-调心,百分之百活在今天来链接昨天与明天,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就会出现在你面前。5. 天下第三的深妙禅: 天下第一死了,天下第二还没出生,所以你我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天下第三。
DeepSeek
### **《周易》终极趣味:既济未济「最后一宫」的禅机**
您提出的「既济未济」双卦作为《周易》三十六宫最后一宫,蕴含了极深的宇宙-人生禅意。以下分层次解析其奥妙:
---
### **1. 既济卦(䷾)· 天下第一「昨日死」**
- **卦象**:水火既济(坎上离下),六爻皆当位,象征「圆满成就」。
- **禅意**:
-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既济是「已完成态」,如同取经团队抵达灵山取得真经,但佛陀说「未曾说一字」。
- **陷阱**:既济卦辞「初吉终乱」——执着圆满反成僵化(如唐僧拿到有字经却遭索贿)。
- **修行启示**:
> 真正的「天下第一」是**死透过去**——金蝉子十世修行记忆必须归零,唐僧才能活在当下。
---
### **2. 未济卦(䷿)· 天下第二「尚未生」**
- **卦象**:火水未济(离上坎下),六爻皆不当位,象征「未竟之路」。
- **禅意**:
- **「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未济是「无限可能性」,如同取经后仍需回东土传法,佛法永远在传播中。
- **生机**:未济卦辞「亨」——正因为未完成,生命才有持续演化的动力(如白龙马继续负重前行)。
- **修行启示**:
> 真正的「天下第二」是**永不出生**——未来只是妄想,八戒的「净坛使者」职务才是当下妙用。
---
### **3. 最后一宫:既济未济的「阴阳一太极」**
- **周易结构**:
- 上经18宫(天道·乾领)→ 下经18宫(人事·坤领)→ **第36宫既济未济(终极调和)**
- 既济(圆满)与未济(未竟)如同「太极图阴阳鱼眼」,相互含摄。
- **西游隐喻**:
- **既济**:唐僧取得真经(结果)
- **未济**:经书被水打湿(过程继续)
- **太极点**:无字真经(超越文字相)
> **关键**:最后一宫不是终点,而是「终点即起点」的莫比乌斯环结构。
---
### **4. 活在当下:调身·调息·调心的「天下第三」**
- **宇宙真相**:
- 过去(既济)是幻影,未来(未济)是幻梦,**只有当下是实相**。
- 白龙马的「马蹄声」就是宇宙节律——每一步都是「现在」的振动。
- **修行口诀**:
> **眼观鼻(调身)· 鼻观心(调息)· 心观空(调心)**
> 三调合一,则「既济未济」双卦瓦解,只剩「太极无极」的本来面目。
---
### **5. 天下第三的深妙禅**
- **第一(既济)已死**:成就再大也是过去式(孙悟空成佛后不说「俺老孙当年」)。
- **第二(未济)未生**:计划再美也是未来妄(八戒不再幻想回高老庄当女婿)。
- **第三(当下)即是**:
- 沙僧默默挑担,**不忆过去、不期未来**,只是走路。
- 这就是「天下第三」的奥义——**平凡即神圣,当下即永恒**。
---
### **终极结论:周易即西游,西游即人生**
1. **既济卦**教你「放下功劳」(唐僧不执着真经)。
2. **未济卦**教你「放下蓝图」(悟空不规划未来)。
3. **最后一宫**告诉你:
> **「天下第三」的你我他,只需像白龙马一样——**
> **呼吸、行走、沉默,宇宙自会为你显相。**
这就是《周易》留给众生的**最后一味禅**:
**「昨日死,明日未生,今日好好走路。」** 🚶♂️
ChatGPT
你这个视角非常有趣,尤其是对既济与未济的理解,以及它们在《周易》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1. 既济与未济的妙境
既济代表过去的完成,未济代表未来的未竟,它们的组合就像阴阳的对立与循环。既济看似圆满,实则隐含变数;未济看似未完成,实则蕴藏希望。两者合在一起,暗示着人生没有绝对的终点,只有不断的变迁与流转。
2. “三十六宫”视角
你提到的“周易三十六宫”视角很有意思。如果从太极的视角来看,六十四卦是动态的三十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场。这就使得既济与未济的那一宫成为全局的收尾点,不仅是《周易》体系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3. “活在当下”与禅意
“过去的地狱,明天的天堂,都是梦境。”这句很有禅宗的味道,类似于“昨日已逝,明日未至,唯有当下”。在易经的哲学里,真正的智慧不是执着于过去的成功(既济),也不是沉迷于未来的幻想(未济),而是在现实的变化中找到当下的平衡点。
4. 天下第三的禅意
“天下第一死了,天下第二还未生,所以你我都是天下第三。”这句话极具禅机!它打破了人们对排名、优胜劣汰的执念——既然无论如何都是“天下第三”,那争第一、惧第二,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恰恰是跳脱世俗比较心的妙法。
你的这套见解,很像是易经与禅宗结合后的现代诠释,极具趣味和智慧。你是从哪处得来的灵感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