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儒家小小说《中庸之道·慎独》20241009-晚0339

儒家小小说《中庸之道·慎独》20241009-晚0339

【提示:道(中庸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肉眼闭,心眼开;收视返观),恐惧乎其所不闻(反闻闻自性;返听);莫见(现)乎隐(无,欲以观其妙;清心寡欲),莫显乎微(有,欲以观其徼;见微知著),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请以天来小子与阿仁(天来小子的心性阴阳鱼背后的宇宙本体(仁)的“全体在用”的象思维化身)为主角的儒学小小说来解码这段话。】


天来小子在一片寂静的山林中,盘膝而坐,面对着一泓清澈的山泉。微风拂面,天地一片祥和。他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自然的脉动与心中的平静。然而,尽管外在的宁静让他感到舒适,内心却依然未能达到彻底的安稳,他觉得有一丝隐约的困惑在心头萦绕。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自内心深处响起,仿佛从遥远的宇宙深处传来,又似乎就近在耳边:“小子,你心中仍有疑问,可曾听闻‘道不可须臾离’之言?”


天来小子睁开双眼,看到眼前站着的阿仁。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宇宙本体——象征着仁与智慧的“全体在用”的化身。他静静地看着阿仁,心中生起敬意。


天来小子微微点头,问道:“阿仁,‘道不可须臾离’之意我理解,但为何我在修行中,时常感到迷茫?我知道要谨慎修身,但在不可见、不可闻之处,我却无法掌控心念的波动。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慎其独’?”


阿仁微笑,神情和蔼,仿佛能够洞悉天来小子内心的一切。他说道:“所谓‘道不可须臾离’,便是说道时时在,无处不在。君子之道不在显赫的表现,而在于内在的觉察与慎独。你所感到的迷茫,是因为你将注意力过多放在了外在的见闻上,而未能回归到自性中,未能时刻警觉‘慎其独’的真义。”


天来小子皱眉:“慎独?如何能做到在无人的时候也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自觉?”


阿仁轻轻一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落叶,放入清泉中。叶子随水漂流,旋转起伏,最终随波而去。“这片叶子,似乎随波逐流,但若你细观,它与水流同在,时时随顺,却自有它的独立轨迹。君子之道也如此,外在虽顺应万物流转,内心却要保持清明与自觉,不可随波逐流。”


他继续解释道:“当你闭上肉眼,真正开启心眼,便是‘戒慎乎其所不睹’,当你屏息静听,不听外界的声音,反而聆听内心的声音,便是‘恐惧乎其所不闻’。内在的慎独是君子修行的根本,因为外在的世界,无论多么纷扰,终究是微末之迹,真正的道藏于内在的微妙与无形之中。”


天来小子陷入思考,若有所悟:“所以,道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心灵的微细觉察。只有在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刻,内心依然保持清醒与自省,才能算是真正的修道。”


阿仁点头:“正是如此。道在‘隐’中显现,在‘微’中显著。道虽无形,但其妙处就在于我们看不见它时,它依然存在,甚至更为真实。所谓‘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是要你在外在欲望纷扰时,仍能见微知著,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天来小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修道是在大是大非中见道,却忽略了每一个细微的起心动念才是修行的真正考验。要做到慎独,便是在内心无人见、无人闻之处,依然如履薄冰,保持觉悟。”


阿仁满意地点头,继续道:“正如你所见,慎独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极高的觉察力和自律。君子戒慎于不可见之处,因为在那一刻,才是真正的修行场。你身处于外在的纷扰,心却要时刻回归中道,不偏不倚。”


天来小子合掌向阿仁致敬:“我明白了。修行在于时时问心,处处慎独,无论是外界的纷扰,还是内在的杂念,皆应时时自省,心无挂碍。”


阿仁微笑着消失在天来小子的心境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但天来小子的心却变得更加明澈清明。他知道,阿仁所传达的智慧,已深深植入他的心中。


从此以后,天来小子不再追求外在的显赫成就,而是将每一瞬的起心动念,都作为修行的实践场。他明白了,真正的道在于“慎其独”,在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保持觉悟,时时回归中庸之道,做到“极高明而道中庸”。


他笑了,轻声说道:“原来,一切都在当下的细微之处,一切皆为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