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记叙我的小学的文章,以资纪念。
***
怀念新民小学
李 艺(b.1943)
在武吉知马的上段,经过武吉班让地带,抵达兀兰十一哩,就在油池村对面的一座小山坡上,伫立了一间乡村小学,那是典型的五、六十年代校舍设备,也是当时当地闻名的新民小学。
1961年,当我自华中毕业后,还赋闲在家。次年一月的某一天,莫河兄有空来找我闲聊,并告诉我他所任教的学校正需要一位教师,问我是否有意担任这份工作,我当时还未就业,马上便答应了下来。翌日中午与该校林东彦校长约好在武吉知马四哩半的咖啡店见面,彼此相见甚欢,谈得很愉快,第二天立刻走马上任,从此奠定了我的职业生涯,让我一直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至退休为止,整整超过四十的教学岁月。
新民小学当时是一所乡村学校,校舍是以木板与锌板屋顶建成,前面还辟了个椭圆形的操场,中间是草地,周围还设有跑道环绕着,这是作为学生上体育课与开运动会之用。学校面积不是很大,但仍能容纳几百名学生愉快求学。学校四周也栽种着整齐的花草树木,整个环境显得清幽翠绿,在那时已算是一所颇受欢迎的学校了。
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马路对面的油池村,他们的生活简朴,但大家穿起校齐的校服来,个个看起来都是精神饱满,热心向学的莘莘学子。当时教育部早已颁布禁止体罚学生的训令,可是对于少数小顽童,教师照样以藤鞭警戒,而家长们却很少来学校投诉,有的甚至鼓励教师替他们处罚,以便改掉顽童的劣根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学校的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当举行运动会时,前面的椭圆形运动场可大派用场了。学生可以它周围的跑道赛跑,再以草地上所挖掘的沙池作为跳高与跳远竞赛之用。只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全部的赛程都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重视体育,促进健康,使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我刚刚教书的前几年,还是一名王老五,寄宿在学校的宿舍里,生活起居倒是很方便,可避免往返学校上课的舟车劳累,也可省下一笔交通费用。在学校的后方,那里有一座石山,是出产花岗岩的重地,平时经常可听到炮弹炸开巨石的声响,听惯以后,也觉得习以为常了。晚餐过后,我有空时会沿着学校旁边的一条小径散步到石山去看看,只见大小不一的石块的确堆积如山,一方面让我了解一下采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轻松一下身心,吸收新鲜的空气,从而令周身清爽。
在运动场中央,学校另辟一个铺上水泥的排球场,每逢周四晚上,我与十多位同事及朋友都会聚集在球场上打排球。大家每次都分为两组来较量,打得非常激烈,有时也会因球的落点未定而争执不休,但大家都觉得兴奋万分,乐趣无穷。我们也参加过好多次“光南杯”选区排球赛,最后经常是新民与正华队争夺冠亚军,由于正华队高手如云,我们的新民队经常棋差一招,敌不过对方的凌厉攻势而屈居亚军,正华队也当然荣登冠军宝座了。然而我们一向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参赛,两队的良好友谊一直是长存的。
好多新民教师喜欢打排球,其中像莫河、刘余明等都是好手,他们两人因而都成为学校教练,负责训练学生打排球并组成校队,也曾多次参加学生选区排球赛,由于在“名师出高徒”的影响下,新民小学排球队当时曾多次获得佳绩,名躁一时,也为学校争光不少。
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将近九十年代,新加坡每所学校都已现代化,豪华宽敞,富丽堂皇的校舍也应运而生,布满整个岛国。像新民小学的各种设施都已赶不上时代潮流的需求,加上学生人数越来越稀少,只能让位给新兴的学校而闭门休业,目前该处只留下一片令人回味的空地,等待有关当局日后做适当的发展之用。
在时代的洪流中,新民小学虽已被淹没在这浪潮里,我还是深深怀念这曾经培养过无数莘莘学子的学校,永远都不能忘怀。
1961年,当我自华中毕业后,还赋闲在家。次年一月的某一天,莫河兄有空来找我闲聊,并告诉我他所任教的学校正需要一位教师,问我是否有意担任这份工作,我当时还未就业,马上便答应了下来。翌日中午与该校林东彦校长约好在武吉知马四哩半的咖啡店见面,彼此相见甚欢,谈得很愉快,第二天立刻走马上任,从此奠定了我的职业生涯,让我一直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至退休为止,整整超过四十的教学岁月。
新民小学当时是一所乡村学校,校舍是以木板与锌板屋顶建成,前面还辟了个椭圆形的操场,中间是草地,周围还设有跑道环绕着,这是作为学生上体育课与开运动会之用。学校面积不是很大,但仍能容纳几百名学生愉快求学。学校四周也栽种着整齐的花草树木,整个环境显得清幽翠绿,在那时已算是一所颇受欢迎的学校了。
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马路对面的油池村,他们的生活简朴,但大家穿起校齐的校服来,个个看起来都是精神饱满,热心向学的莘莘学子。当时教育部早已颁布禁止体罚学生的训令,可是对于少数小顽童,教师照样以藤鞭警戒,而家长们却很少来学校投诉,有的甚至鼓励教师替他们处罚,以便改掉顽童的劣根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学校的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当举行运动会时,前面的椭圆形运动场可大派用场了。学生可以它周围的跑道赛跑,再以草地上所挖掘的沙池作为跳高与跳远竞赛之用。只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全部的赛程都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重视体育,促进健康,使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我刚刚教书的前几年,还是一名王老五,寄宿在学校的宿舍里,生活起居倒是很方便,可避免往返学校上课的舟车劳累,也可省下一笔交通费用。在学校的后方,那里有一座石山,是出产花岗岩的重地,平时经常可听到炮弹炸开巨石的声响,听惯以后,也觉得习以为常了。晚餐过后,我有空时会沿着学校旁边的一条小径散步到石山去看看,只见大小不一的石块的确堆积如山,一方面让我了解一下采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轻松一下身心,吸收新鲜的空气,从而令周身清爽。
在运动场中央,学校另辟一个铺上水泥的排球场,每逢周四晚上,我与十多位同事及朋友都会聚集在球场上打排球。大家每次都分为两组来较量,打得非常激烈,有时也会因球的落点未定而争执不休,但大家都觉得兴奋万分,乐趣无穷。我们也参加过好多次“光南杯”选区排球赛,最后经常是新民与正华队争夺冠亚军,由于正华队高手如云,我们的新民队经常棋差一招,敌不过对方的凌厉攻势而屈居亚军,正华队也当然荣登冠军宝座了。然而我们一向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参赛,两队的良好友谊一直是长存的。
好多新民教师喜欢打排球,其中像莫河、刘余明等都是好手,他们两人因而都成为学校教练,负责训练学生打排球并组成校队,也曾多次参加学生选区排球赛,由于在“名师出高徒”的影响下,新民小学排球队当时曾多次获得佳绩,名躁一时,也为学校争光不少。
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将近九十年代,新加坡每所学校都已现代化,豪华宽敞,富丽堂皇的校舍也应运而生,布满整个岛国。像新民小学的各种设施都已赶不上时代潮流的需求,加上学生人数越来越稀少,只能让位给新兴的学校而闭门休业,目前该处只留下一片令人回味的空地,等待有关当局日后做适当的发展之用。
在时代的洪流中,新民小学虽已被淹没在这浪潮里,我还是深深怀念这曾经培养过无数莘莘学子的学校,永远都不能忘怀。
***
注:1971年至1976年,我在这个校园度过小学生涯。
本文作者莫非是当年新民小学的高级教师:李寅孝老师?
回复删除你是不是新民的同学?
删除你是不是新民的同学?
删除你是不是新民的同学?
删除李寅孝,应该是“李香孝”才对。
回复删除当年新民小学老师:唐老师是小一小二级任老师丶梁敏老师小三级任丶邹老师小四级任丶魏群南老师小五小六级任
回复删除我毕业于1971年,梁敏老师是我的班级任老师
回复删除还有黄昌虎先生
回复删除您好你是不是68年的
删除没记错的话 还有陈錫安老师 排球
回复删除1970到175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