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剧场里的经典难题 | 评《老九》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老九 (立化中学艺术节节目之一)
团体:立化中文学会戏剧组
日期:2016 年 4 月 15 日
时间:晚上 8 点 15 分
地点:立化中学礼堂
四月五日,剧场艺术家郭庆亮在国会里第一次以官委议员的身份发言,提到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作品不只“促进社会和谐”,还会“提出难题”。十天后,我在立化中学的戏剧晚会上就看到了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很经典,它是郭宝崑给《老九》中的主角老九提出的。戏中的老九,必须在“追求自己的梦想”与“满足别人的期望”之间作出选择。老九自小对掌中戏深感兴趣,他的梦想是跟随老师傅学习这门快失传的技艺。但天生的聪明才智让老九在学业上有过人的表现,家人因此对这个家里唯 一的男丁寄予厚望,加上条件优渥的奖学金摆在眼前,“考取功名”几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面临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老九似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家人的过度呵护成了一种胁迫。考期逼近,一连串考试的题库、家人的唠叨,以及掌中戏的角色和故事在他脑中乱窜,他无法平静心神面对这一切,抉择的难题使他濒临崩溃。在考试进行时,他忽然逃离考场,以行动来摆脱眼前的困境。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看到老九面对难题的方式就是“逃离”。但我没想到,剧组竟然也用了同一 个方式去带领我们面对这个难题。这时候,一群身穿校服的女学生忽然冲上台,我身旁的观众不由自主地发出“What the hell?!”的反应,这群女学生把戏剧晚会的时间变成下课时间,在台上聊起天来,聊天的主题就是老九。她们猜测老九逃离的原因,讨论他面对的困境,检视各种可能的结 果,并想像自己如果身在老九的情况中将如何面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立场也不一样,面对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她们唇枪舌战,情绪虽高涨但气氛融洽。看着她们自然活泼的交流 ,观众席里的我们也被感染,跟随她们的节奏去思索这个难题。这时候,我们已“逃离”了《老九》的故事,而戏中老九的难题,已成了大家的难题。
接着,老师也加入了讨论。他在观众席中拿起麦克风,尝试替台上的学生解答疑惑,我还以为今晚的演出就这样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结束。结果不是,剧中演员再次登场,虽身着戏服但身份已变,他们已脱离各自在戏中的角色,向大家大声喊出希望自己在十年后达成的心愿。听到他们真诚的声音,以及对自己的期许和承诺,我感觉到一批在面对人生难题时将更有自信更有勇气的年轻人在此诞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逃离”可以是一件很正面的事。当老九的难题进入胶着状态时,与其在困境里反复思量,剧组带我们离开了剧情,在戏剧以外的时空去面对这个难题。在空间上,剧情发展至此,老九的家已无法为我们解决难题,所以我们离开了这个家,回到这个大家聚集的大礼堂 ,由几位女同学先抛砖引玉,接着大家在这里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和切磋,以期碰撞出更多更好 的答案。不仅如此,我们从虚构的时间回到现实当下这一刻,再跨越到想象中的未来,领会到在面对当下之时,想象力和愿景也很重要,因为我们面临的这个难题跟我们的未来脱不了关系。
这个《老九》给人的感觉是叛逆的,因为它逃离了《老九》。但在我眼中它没有“犯规”,剧本中大部分情节都还在,从未看过《老九》的观众已可凭这些对这经典作品建立初步认识。但立化中文学会戏剧组针对这个场地和观众,发挥经典作品和剧场的更大潜力。从那群女学生冲上台开始 ,一种奇妙的转变就开始了。经过时间、空间和角色的重新组合,经典戏剧里虚构的老九面临的难题,转化成学生现实中的难题。舞台上的戏剧,转化成我们的人生。老九逃离后的结果如何,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结果。掌中戏,或传统技艺,也不是这里的重点,重点是年轻人的梦想,一些也许不符合外界期待的梦想。梦想,不再躺在梦里,不再躲在戏剧里。梦想,其实就在现实里,关于梦想的难题,可以在现实里讨论。
其实,我们或许都比老九幸福。在剧本里,老九没有多少讨论的空间,也没有几个可以一起讨论 的朋友。在我们的人生,面对难题时,可以暂时逃离,去创造一个空间,与自己对话,与身边的人对话,把不同的元素交错、重叠、重组,再继续讨论,去寻找答案。真的不懂怎么做的话,还可以参考剧场。我想,这是我们参与剧场的最大意义之一,也或许是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性之一吧。